導言
第一章 氣韻理論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jié) 《周易》中的乾坤與易簡
第二節(jié) 中西方現代哲學的相關覺解
第三節(jié) 氣韻理論的人學背景
第二章 氣韻理論的歷史展開
第四節(jié) “氣”范疇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五節(jié) “韻”范疇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六節(jié) “氣韻”范疇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三章 氣韻范疇的內涵發(fā)掘
第七節(jié) “氣”的內涵
第八節(jié) “韻”的內涵
第九節(jié) “氣韻”的內涵
第四章 歷史上相關爭論的調解
第十節(jié) 氣韻的“生知”與“學得”
第十一節(jié) “先求氣韻”與“后來得之”
第十二節(jié) 氣韻與傳神之異同
第五章 氣韻與相近范疇的比較
第十三節(jié) “氣韻”與“風骨”
第十四節(jié) “氣韻”與“神韻”
第十五節(jié) “氣韻”與“意境”
第六章 氣韻與藝術形態(tài)
第十六節(jié) 氣與韻是藝術神態(tài)的構成要素
第十七節(jié) 氣與韻的消長決定審美形態(tài)的差異
第十八節(jié) 審美形態(tài)之間的邏輯關聯
第七章 氣韻與藝術發(fā)展
第十九節(jié) 中西方的文藝發(fā)展觀
第二十節(jié) 藝術發(fā)展的周期性史實
第二十一節(jié) 藝術發(fā)展周期的成因
第八章 氣韻理論與世界文論
第二十二節(jié) 中國當代文論界的“失語”問題
第二十三節(jié) 中國文論具有詩性資質的成因
第二十四節(jié) 氣韻與意境理論將走向世界
第九章 弘揚氣韻的現實意義
第二十五節(jié) 現代社會精神的兩極分化
第二十六節(jié) 我國當代文壇藝苑一瞥
第二十七節(jié) 走向氣韻雙高的新時代
附錄:現代氣韻研究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