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1919——)是當代美國大名鼎鼎的學者和思想家。貝爾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曾任雜志主編、雜志編委和撰稿人。在六七十年代,他主要從事教學工作,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社會學教授,還從事一些與未來研究和預測有關的活動,擔任過美國文理學院“2000年委員會”主席、美國總統(tǒng)“八十年代議程委員會”委員等職。貝爾在戰(zhàn)后西方的社會學、未來學和發(fā)達資本主義研究諸領域均處于領先地位,1974年全美知識精英普測時,他曾名居10位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者之列,在歐美思想界聲望甚高。 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出生于紐約一個東歐猶太移民家庭。出生不久,父親即離開人世。迫于生活,貝爾被寄托在一家猶太孤兒院里。孤兒院的生活經歷和社會低層生活的艱辛促進了他心智的早熟。從少年時期開始,貝爾就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表現了極大的熱忱。1935至1939年,他先后就讀于紐約城市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畢業(yè)以后,貝爾積極參與社會:擔任過雜志社的主編、曾在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擔任社會學教席并任職于許多公共機構。作為一名“介入型”學者,貝爾密切關注并深入廣泛分析了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現象和問題,撰寫了一系列頗具影響的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后工業(yè)社會”和“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總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