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賄賂犯罪/
導言/
1?行賄一萬將追刑責/
2?交易型受賄/
3?干股型受賄/
4?合作投資型受賄/
5?委托理財型受賄/
6?賭博型受賄/
7?特定關系人受賄/
8?事前受賄與事后受賄/
9?斡旋型受賄/
10?未實際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不妨礙定罪/
11?不確知財物價值如何認定受賄數額/
12?特定關系人參與的共同受賄/
13?非國家工作人員可成為受賄犯罪主體/
14?單位決定受賄并私分如何定性?/
15?上級收受下屬單位集體決定送的“紅包”能否定罪?/
16?集體決策中的為他人謀取利益問題/
17?利用隸屬、制約關系辦事屬于利用職務便利/
18?國有媒體的記者可以構成受賄罪主體/
19?受賄與接受饋贈的區(qū)別/
20?親屬之間饋贈與行賄受賄/
21?如何區(qū)分受賄罪與貪污罪/
22?將受賄款物用于公務不能免除行為人的罪責/
第二章貪污罪/
導言/
23?私企老總的貪污罪是如何煉成的/
24?承包租賃期間盜賣國有企業(yè)設備構成貪污/
25?共同貪污的不同形式/
26?國企MBO過程中的牢獄之災/
27?登記生效規(guī)則不妨礙貪污既遂的認定/
28?侵吞違禁品能構成貪污/
29?貪污罪與職務侵占罪的區(qū)別/
30?監(jiān)守自盜型貪污罪與盜竊罪的區(qū)別/
31?私分國有資產行為與共同貪污行為的區(qū)別/
32?挪用公款行為轉化為貪污行為的條件/
第三章挪用公款罪/
導言/
33?案發(fā)時挪用公款未歸還該定何罪?/
34?攜帶公款外逃并使用的,如何定性?/
35?挪用公款罪的解剖分析/
36?挪用公款歸個人用于虛假驗資該定何罪?/
37?挪用公款案中用款人可能構成挪用共犯/
38?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的區(qū)別/
39?挪用國債也屬于挪用公款/
第四章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
導言/
40?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司法認定/
41?定罪后查清巨額財產來源該如何處理?/
42?如何理解私分國有資產罪中的“違反國家規(guī)定”?/
43?國有事業(yè)單位內設機構能否成為私分國有資產罪的主體?/
44?隱瞞境外存款罪中“不作為”的認定/
第五章瀆職罪/
導言/
45?瀆職行為與危害結果的因果關系如何認定/
46?因受賄而濫用職權數罪并罰/
47?如何區(qū)分濫用職權罪與玩忽職守罪/
48?如何理解徇私枉法罪中的“情節(jié)嚴重”?/
49?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司法認定/
50?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與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
51?如何理解泄露國家秘密罪中的“情節(jié)嚴重”/
52?因受賄而徇私枉法應如何定罪?/
53?執(zhí)行法官能否成為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的主體/
第六章公職犯罪的量刑與追訴時效/
導言/
54?自首與上繳受賄款物的量刑規(guī)則/
55?歸案后主動坦白從寬處理 /
56?犯罪后有立功表現可以從輕處理/
57?未實際控制受賄款物屬于受賄未遂/
58?挪用的公款尚未使用亦是犯罪既遂/
59?因挪用公款而收受用款人財物當數罪并罰/
60?賄賂犯罪追訴時效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