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裕爾河畔五家子村柯爾克孜族研究:一個有別于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族群》在研究五家子村柯爾克孜族的基礎上對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和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文化進行簡單的比較,找出兩者的差別所在。這本小冊子的出版目的之一就是“正視聽”,還歷史本來面目,這是本書的學術價值所在。參觀了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后,感觸較多,兩個民族村目前都在利用柯爾克孜族打造文化形象,舉辦了有關柯爾克孜族展覽、樹立具有象征意義的柯爾克孜族符號,但是所舉辦的展覽和所開發(fā)的旅游項目存在兩個共性問題,一是沒有把新疆和黑龍江兩部分柯爾克孜族區(qū)分開;二是主要展示內容是新疆柯爾克孜族文化。在同當?shù)卣I導的對話中也了解到,在當?shù)厮_發(fā)的民俗旅游項目中主要要展示新疆柯爾克孜族風情。筆者認為,這種展示和文化開發(fā)不妥,如此展示和開發(fā)有兩個不良后果,一是浪費人力物力,副作用很大,因為脫離地域和民族環(huán)境費力搞出的西域風情不可能營造出西域氛圍,所開發(fā)的項目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實際上是一種人力物力的浪費;二是以保護民族文化名義所作的“保護”和“開發(fā)”實際是破壞文化,外地游客甚至包括來此調研的學者參觀后會認為黑龍江柯爾克孜族就是這樣,張冠李戴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是對歷史的篡改,長此以往,以訛傳訛,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本書會告訴讀者黑龍江的柯爾克孜族到底是什么樣的,在展示過程中應該展示什么,這是于學斌專著的《烏裕爾河畔五家子村柯爾克孜族研究:一個有別于新疆柯爾克孜族的族群》的社會價值和應用價值所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五家子村和全國各地一樣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方式、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娛樂方式都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搶救和保護、記錄和研究就成為文化工作者身上肩負的神圣的歷史使命,本課題盡最大努力搜集和挖掘、整理柯爾克孜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使之作為歷史資料永遠地傳承下去,這是本課題的歷史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