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組織編寫的一部規(guī)模空前的編年體史學巨著,由宋神宗取意“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而親賜名。司馬光自幼酷愛史學, “嗜讀不厭”。屢次深切感受到歷代史籍冗雜,并且除了《史記》之外多數(shù)都是斷代史,不便參閱,使學習歷史的人感到很困難,同時他為了給封建統(tǒng)治者提供借鑒,于是決定動手編一部“刪削冗長,舉機要,專區(qū)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的史書,并確定此書的宗旨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他將記載戰(zhàn)國、秦朝歷史的《通志》呈進朝廷,獲得賞識,并受詔設局續(xù)編。宋神宗曾專聽司馬光進讀書稿,并御撰書序,以示鼓勵。元豐七年(1084年),全書完成,歷時l9年之久。 《資治通鑒》記載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計1362年的歷史,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方面的重要史實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博大精深,通古今之變,有“網羅宏富、體大思精,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譽,備受歷代統(tǒng)治者及文人學士的青睞,視之為必讀之書。 全書卷帙浩繁,共294卷,《周紀》5卷,《秦紀》3卷,《漢紀》60卷,《魏紀》l0卷,《晉紀》40卷,《宋紀》l6卷,《齊紀》l0卷,《梁紀》22卷,《陳紀》l0卷,《隋紀》8卷,《唐紀》81卷,《后梁紀》6卷,《后唐紀》8卷,《后晉紀》6卷,《后漢紀》4卷,《后周紀》5卷。另外,還有《目錄》30卷,《考異》30卷?!顿Y治通鑒》是我國一部極為重要的編年體史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全書體例嚴謹,前后脈絡分明,語言文字也較為簡練,不僅對史學,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