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
論阿爾都塞對葛蘭西哲學的批評
《大眾哲學》成功的“秘密”
人的感覺與感覺的人性
——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感覺概念及其意義詮解
受動性與理解異化勞動和拜物教思想的新維度
西方哲學
康德直觀的概念論與非概念論之爭
身體與辯證法的悖論
康德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問題
中國哲學
超越、內在與工夫
——“天理”與“人欲”的立體視角
論錢大昕、戴震天道思想的區(qū)別
“四七之辯”中朝鮮儒者對朱子性理學概念的理解與詮釋
儒典詮解的形上維度
林栗易學思想初探
——以朱熹與林栗論《易》之不合為視角
合自然與道德于一
——戴震“善”論發(fā)微
蕭□父先生研究專題
蕭□父先生的哲學史方法論及其當代啟示
漫汗通觀儒釋道從容涵化印中西
——蕭莛父哲學史觀論綱
評論
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開掘
——評何萍教授的《20世紀馬克思主義哲學:東方與西方》
19—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史觀與空間
——李維武《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更新》讀后
幾星真火燎中華,一縷哲思存珞珈
——讀田文軍先生《近世中國的儒學與儒家》
綜述
列寧思想在21世紀仍有重大價值
《哲學評論》征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