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航空、航天認識航天:航天飛機·空間站知識與鑒賞

認識航天:航天飛機·空間站知識與鑒賞

認識航天:航天飛機·空間站知識與鑒賞

定 價:¥39.80

作 者: 王永軍,孫勇,徐俊 等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百科知識 科普讀物

ISBN: 9787122182210 出版時間: 201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航天運載火箭、航天飛機、空間站的結構、機械工作原理、動力系統(tǒng)、電子系統(tǒng)、通信與遙感系統(tǒng)等,使讀者對航天飛機和空間站的工作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同時,本書較詳細介紹了美國的航天飛機和阿波羅飛船以及前蘇聯(lián)的空間站的結構和運行情況。本書適宜一般航天愛好者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認識航天:航天飛機·空間站知識與鑒賞》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運載火箭和助推火箭
1.1 火箭的飛行原理
1.1.1 中國古代火箭
1.1.2 現(xiàn)代火箭飛行原理
1.1.3 現(xiàn)代火箭的先驅
1.2 火箭整體設計
1.2.1 火箭總體設計方案的形成
1.2.2 火箭的結構組成
1.3 發(fā)動機與燃料
1.3.1 火箭發(fā)動機的基本原理
1.3.2 火箭發(fā)動機的工作循環(huán)理論
1.3.3 世界著名火箭發(fā)動機及參數(shù)
1.4 控制系統(tǒng)
1.4.1 測試發(fā)射控制系統(tǒng)
1.4.2 飛行控制系統(tǒng)
1.5 輔助系統(tǒng) 2航天飛機
2.1 航天飛機基本原理
2.2 軌道器的基本設計原理
2.3 外儲箱與助推器
2.3.1 外儲箱
2.3.2 助推器
2.4 通信系統(tǒng)與遠程控制系統(tǒng)
2.5 航天飛機的發(fā)射與返回
2.5.1 發(fā)射前準備
2.5.2 發(fā)射過程
2.5.3 航天飛機的返回技術
2.6 航天飛機與空間站交會對接
2.6.1 航天飛機與空間站交會對接概述
2.6.2 航天飛機與“和平號”首次交會對接
2.6.3 航天飛機與“和平號”第二次交會對接
2.6.4 航天飛機與“和平號”對接程序
2.6.5 航天飛機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啟示 3空間站
3.1 空間站的功能與整體設計
3.1.1 空間站的概念
3.1.2 空間站的功能
3.1.3 空間站的整體設計
3.2 空間站結構與動力設施
3.2.1 空間站結構
3.2.2 空間站動力設施
3.3 生命保障設施與生活區(qū)
3.3.1 環(huán)境控制分系統(tǒng)
3.3.2 大氣再生分系統(tǒng)
3.3.3 水的供應和處理分系統(tǒng)
3.3.4 廢物處理分系統(tǒng)
3.3.5 熱控分系統(tǒng)
3.3.6 居住分系統(tǒng)
3.3.7 艙外活動分系統(tǒng)
3.4 科研設施與工作區(qū)
3.4.1 生物學實驗裝置
3.4.2 生命科學與材料科學研究 3.4.3 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研究
3.5 通信與跟蹤系統(tǒng)
3.5.1 通信設施組成
3.5.2 空間站通信信號處理過程
3.5.3 空間站的空對地通信系統(tǒng) 4世界著名航天飛機
4.1 “企業(yè)號”
4.1.1 簡介
4.1.2 構造
4.1.3 “企業(yè)號”進行的ALT測試任務
4.1.4 航天飛機現(xiàn)況
4.2 “哥倫比亞號”
4.2.1 簡介
4.2.2 飛行事故
4.2.3 失事影響
4.3 “挑戰(zhàn)者號”
4.3.1 簡介
4.3.2 歷史
4.3.3 失事過程
4.4 “發(fā)現(xiàn)號”
4.4.1 簡介
4.4.2 完成的主要任務
4.4.3 退役
4.5 “亞特蘭蒂斯號”
4.5.1 簡介
4.5.2 歷次任務
4.6 “奮進號”
4.6.1 簡介
4.6.2 誕生歷史
4.6.3 歷次任務 5世界著名空間站
5.1 禮炮系列空間站
5.1.1 “禮炮號”空間站的發(fā)展歷程
5.1.2 “禮炮號”空間站的結構組成
5.1.3 “禮炮號”空間站的運行過程
5.2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
5.2.1 “天空實驗室”簡介
5.2.2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的結構
5.2.3 “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取得的成果
5.3 “和平號”空間站
5.3.1 “和平號”空間站簡介
5.3.2 “和平號”空間站結構
5.3.3 “和平號”空間站取得的成果
5.4 “自由號”空間站
5.4.1 “自由號”空間站計劃提出
5.4.2 “自由號”空間站具體設想
5.5 國際空間站
5.5.1 國際空間站建造歷史
5.5.2 國際空間站結構
5.5.3 國際空間站的功能
5.6 中國空間站計劃
5.6.1 中國空間站計劃具體步驟
5.6.2 中國空間站的初步設計
5.6.3 中國空間站的意義 6阿波羅飛船與登月計劃
6.1 登月方案
6.2 火箭及飛船系統(tǒng)
6.2.1 火箭剖析
6.2.2 飛船構造
6.3 載人登月
6.3.1 試驗工作
6.3.2 輔助計劃
6.3.3 成功記錄 7空間探測器
7.1 月球探測器
7.1.1 簡介
7.1.2 飛行軌道類型
7.1.3 飛行軌道設計限制條件
7.1.4 構型設計的特點
7.2 近地行星探測器
7.2.1 概述
7.2.2 第一個行星探測器“水手2號”
7.3 太陽與彗星探測器
7.3.1 太陽探測器
7.3.2 彗星探測器
7.4 外行星探測器
7.4.1 “旅行者1號”探測器
7.4.2 “旅行者2號”探測器 8載人太空飛行競賽
8.1 開創(chuàng)性的“東方”計劃
8.1.1 東方計劃的“東方號”飛船
8.1.2 “東方號”飛船構造
8.1.3 “東方號”飛船的飛行記錄
8.2 遲到一步的“水星”計劃
8.2.1 “水星”計劃簡介
8.2.2 “水星”計劃中的“水星”飛船
8.2.3 “水星”計劃中推進器的研究
8.2.4 “水星”計劃中的宇航員
8.2.5 “水星”計劃的影響
8.3 匆忙上陣的“上升”計劃
8.3.1 “上升號”飛船的歷史背景
8.3.2 “上升號”飛船結構
8.3.3 “上升號”飛船任務
8.4 成就卓越的“雙子星”計劃
8.4.1 “雙子星”計劃簡介
8.4.2 “雙子星”系列飛船歷史
8.4.3 “雙子星”飛船結構 9中國航天技術發(fā)展歷程
9.1 中國航天發(fā)展事業(yè)的宗旨、原則
9.1.1 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宗旨
9.1.2 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原則
9.2 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
9.2.1 空間技術
9.2.2 空間應用
9.2.3 空間科學 10航天科技的未來
10.1 太空城與太空移民
10.2 太空基地和改造火星
10.2.1 太空港
10.2.2 太空橋
10.2.3 改造火星
10.3 太空工業(yè)化
10.3.1 太陽能衛(wèi)星電站
10.3.2 太空加油站
10.3.3 太空工廠
10.3.4 太空農場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