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驊先生于1922年生于山西太原(原籍湖北黃崗),那正是中國社會劇烈變革的年代。他在1941至1944年間就讀于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和馬鶴凌(臺北市長馬英九之父)、李元簇等同學,爾后赴美國留學于哥倫比亞大學等校,并獲佛蒙特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中國的知識分子,即是先秦至清末的士大夫,自古列為四民(士農工商)之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決定著國家的政治命運和民族文化的興衰。知識分子不屬于任何一個特定的經濟階級,但卻是一個有著共同社會利益的階層,他們同時又分別是整個社會所有階級、階層和各種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真正的知識分子往往不受社會經濟地位的限制,是民族文化演變發(fā)展的承擔者和社會理想與時代精神的代表者。孟子講“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孟子·梁惠王》),就描述了立身正直的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和風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于近百年來一直做著“強國夢”的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毋寧是撥云見日,于是有楊石先教授等一大批學者拒絕去臺灣,留在大陸無怨無悔地為建設新中國服務;于是有錢學森教授等一批科學家回國,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