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基本理論與司法認定精要
一、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的罪名淵源
(一)交通肇事罪的罪名淵源
(二)危險駕駛罪的罪名淵源
二、關于交通肇事罪的主體認定
三、關于交通肇事罪中的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
四、關于交通肇事罪中的“無能力賠償數(shù)額”
五、關于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六、關于交通肇事罪自首的認定
七、關于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的認定
(一)作為定罪情節(jié)的“逃逸”
(二)作為量刑情節(jié)的“逃逸”
八、關于交通肇事罪中交通事故認定書的證據(jù)形式
九、關于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構罪條件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訴辯審評
一、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
案例1:石某斌交通肇事案
——如何理解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構成
案例2:劉某勇交通肇事案
——如何界定“交通事故責任”在行政與刑事法律中的界限
案例3:陳某銘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中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
案例4:甘某斌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的因果關系
案例5:王某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中多因一果的關系
案例6:梁某金、周某金等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的主體
二、交通肇事罪中的共犯
案例7:金某程、王某根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是否存在共犯
案例8:沈某根、陳某華交通肇事案
——指使司機違章駕駛者是否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論
案例9:葉某友、江某忠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案例10:張某豐、關某云、吳某國交通肇事案
——如何理解指使肇事者逃逸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三、交通肇事罪中的肇事后逃逸
案例11:劉某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因逃逸而致人死亡
案例12:彭某國交通肇事案
——如何正確認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案例13:周某杰交通肇事案
——如何理解和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例14:趙某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處理期間逃跑的能否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案例15:方某華交通肇事抗訴案
——無駕駛資格人員駕駛車輛致一人重傷后逃離現(xiàn)場是否屬于
交通肇事罪“逃逸”情節(jié)
四、交通肇事罪中的此罪與彼罪
案例16:段某華交通肇事案
——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罪與過失致人死亡罪
案例17:陳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18:張某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
——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19:黃某方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搶劫案
——如何認定在實施其他犯罪中駕駛車輛的沖撞行為
案例20:馮某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不起訴案
——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罪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案例21:李某勇交通肇事案
——如何區(qū)分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與故意殺人
五、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節(jié)
案例22:王某玉交通肇事抗訴案
——如何認定交通肇事中的自動投案
案例23:李某林交通肇事案
——如何認定肇事逃逸后又投案
案例24:譚某余交通肇事案
——肇事后逃離現(xiàn)場后又返回的行為是否構成自首
案例25:倪某國交通肇事案
——如何正確適用交通肇事罪轉化為故意殺人罪的規(guī)定
案例26:肖某良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后又駕車逃跑故意殺人如何認定
六、交通肇事罪與非罪
案例27:范某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罪與非罪如何認定
案例28:吳某富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罪與意外事故如何區(qū)分
七、交通肇事罪中的附帶民事訴訟
案例29:李某玄交通肇事案
——如何處理交通肇事后的附帶民事訴訟問題
案例30:卞某有交通肇事案
——交通肇事罪中附帶民事訴訟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案例31:麥某開交通肇事案
——附帶民事訴訟中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案例32:王某清交通肇事案
——附帶民事訴訟中精神損害賠償如何計算
八、危險駕駛罪
案例33:高某松危險駕駛案
——如何認定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
案例34:朱某舟危險駕駛案
——如何認定危險駕駛罪的罪過
案例35:樸某培危險駕駛案
——行政處罰是否影響刑事處罰的適用
案例36:李某全危險駕駛案
——如何認定“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xiàn)場等待”型自首
第三部分 辦案依據(jù)
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