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5
第一章跨越喜馬拉雅山
——密教的歷史性流向/9
密教作為活生生的教法,僅在日本和中國西藏附近區(qū)域遺風猶存。兩者都是來自印度,但是從外形來看,兩者現(xiàn)在的宗教形態(tài)卻全然不同。
活著的密教/11
日本密教和藏傳密教/17
印度佛教中的密教/24
印度教和密教/29
中國及西域地區(qū)的密教/36
東南亞的密教/41
日本的密教/46
第二章人和宇宙
——密教的思想/53
人的生命有著和宇宙的生命無法切割開來的關系。人的脊柱骨就是宇宙之柱,世界的主軸,呼吸就是風,肚臍或者心臟就是世界的中心。
宏觀和微觀的對應/55
神、佛、人/60
真理之語/66
顯和隱/71
宇宙即佛/75
宇宙本質性的東西/81
二就是一/87
第三章發(fā)現(xiàn)自己
——密教的實踐/93
只有在否定了對自我的執(zhí)著,才能用宇宙規(guī)模的視線來睜眼觀照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才能開發(fā)出自我內部潛藏著的普遍性的宇宙意識。
平常的自己和本來的自己/95
法師和弟子/100
凝縮宇宙/105
密教的修行和儀式/111
密教的觀法/119
日本密教和藏傳密教的觀法/126
從現(xiàn)世利益走向成佛/133
第四章用感覺來捕捉
——密教的象征主義/139
密教的曼荼羅、繪畫以及雕刻等所具有的顏色和形狀,并不是為了訴說人的美學感覺才有的,這些形、色、音、運動等是不斷超越時空的真實
混沌與秩序/141
色、形、音和運動/148
曼荼羅的構造/155
胎藏曼荼羅/160
金剛界曼荼羅/168
曼荼羅的展開/177
不折不扣的對象/181
第五章從個體走向全體
——密教的社會性/189
佛的智慧,就是佛和眾生為一體的本來應有的方式。迎著眾生救濟的方向的悲是根本,這些都是作為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并使之結果成為最終目標,如果沒有社會實踐活動,密教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
俗和非俗/191
對欲望的肯定/199
與社會藕斷絲連/204
眾生救濟樹立戒律/208
萬物皆有生命/213
新宗教和密教/218
現(xiàn)代社會和密教/224
后記/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