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人工智能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

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

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

定 價:¥90.00

作 者: 秦榮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網(wǎng)絡 人工智能

ISBN: 9787030401007 出版時間: 2014-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8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重點介紹作者研究的新成果。全書共二十六章,內(nèi)容包括:基本概念,壓電智能非線性本構關系,壓電熱動力變分原理,智能結構理論,壓電智能結構線性及非線性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非線性分析的新算法,壓電材料參數(shù)識別分析的新方法,電磁熱彈塑性體系變分原理,形狀記憶合金及形狀記憶聚合物智能變分原理,形狀記憶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智能結構的動力穩(wěn)定性、動力承載能力及體系可靠度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大型復雜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及其工程應用。本書是作者的一部科研成果專著,內(nèi)容豐富、新穎、富有創(chuàng)造性,不僅有理論意義,而且有應用價值。本書可供航空航天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防災減災抗災工程、國防工程、航海工程及工程力學等專業(yè)的科技人員,高校師生、研究生學習及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智能結構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1 壓電智能材料
1.2 形狀記憶合金
  1.2.1 形狀記憶效應
  1.2.2 馬氏體相變
  1.2.3 超彈性效應
  1.2.4 SMA
1.3 磁致形狀記憶合金
1.4 電(磁)流變體智能材料
  1.4.1 電流變體
  1.4.2 磁流變體
  1.4.3 ERF/MRF的特性
  1.4.4 ERF/MRF研究及應用
1.5 鐵電微觀模型
1.6 壓電陶瓷非線性成因
  1.6.1 壓電陶瓷位移的微觀機理
  1.6.2 非線性成因
  1.6.3 非線性及遲滯的影響因素
1.7 應用前景
  1.7.1 智能結構在航空航天工程中的應用
  1.7.2 智能結構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7.3 智能結構在機器人中的應用
1.8 展望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壓電非線性智能本構關系
2.1 智能結構仿生學模型
2.2 智能線彈性?壓電本構關系
2.3 彈塑性?壓電本構關系
  2.3.1 彈塑性?壓電本構關系
  2.3.2 熱彈塑性?壓電本構關系
2.4 非線性?壓電本構關系
2.5 壓電宏觀本構關系與微觀模型的關系
  2.5.1 本構關系
  2.5.2 電疇翻轉對宏觀物理量的影響
  2.5.3 電疇翻轉驅動力與體積分數(shù)的關系
  2.5.4 壓電非線性本構行為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壓電熱動力智能變分原理
3.1 加權殘數(shù)法
3.2 壓電熱彈性動力問題
  3.2.1 動力方程——應力與體力關系
  3.2.2 電場控制方程
  3.2.3 幾何方程——應變與位移關系
  3.2.4 熱場控制方程
  3.2.5 本構方程
  3.2.6 邊界條件
  3.2.7 初始條件
3.3 壓電熱彈性瞬時變分原理
  3.3.1 瞬時勢能原理
  3.3.2 瞬時余能原理
3.4 壓電熱彈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3.4.1 第一種壓電熱彈性九類變量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3.4.2 第二種壓電熱彈性九類變量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3.4.3 等價原理
  3.4.4 壓電熱彈性體的勢能密度及余能度
  3.4.5 第三種壓電熱彈性廣義變分原理
3.5 壓電熱彈性瞬時廣義虛功原理
3.6 壓電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瞬時變分原理
  3.6.1 基本方程
  3.6.2 熱壓電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瞬時變分原理
  3.6.3 熱壓電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3.6.4 壓電彈性體的勢能密度及余能密度
3.7 壓電智能結構雙重非線性瞬時變分原理
  3.7.1 基本方程
  3.7.2 壓電智能雙重非線性瞬時變分原理
  3.7.3 壓電智能結構雙重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3.7.4 壓電彈塑性體的勢能密度及余能密度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壓電智能梁動力問題
4.1 智能梁理論
  4.1.1 位移模式
  4.1.2 幾何方程
  4.1.3 智能本構關系
  4.1.4 智能變分原理
4.2 智能樣條有限點法
  4.2.1 樣條離散化
  4.2.2 建立智能樣條離散化泛函
  4.2.3 建立智能樣條離散化動力方程
4.3 智能樣條子域法
  4.3.1 劃分子域
  4.3.2 建立智能樣條子域
  4.3.3 建立智能梁樣條離散化動力方程
4.4 智能梁振動主動控制
  4.4.1 基本原理
  4.4.2 智能結構振動主動控制算法
  4.4.3 智能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4.5 計算例題
4.6 附錄: 樣條函數(shù)
  4.6.1 樣條函數(shù)
  4.6.2 智能梁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智能樣條有限點法
5.1 智能板殼理論
  5.1.1 位移模式
  5.1.2 幾何方程
  5.1.3 智能扁殼本構關系
  5.1.4 智能變分原理
5.2 智能樣條有限點法
  5.2.1 單樣條有限點法
  5.2.2 雙樣條有限點法
  5.2.3 雙向單樣條有限點法
5.3 計算例題
5.4 附錄
  5.4.1 位移模式
   5.4.2 幾何方程
  5.4.3 樣條形函數(shù)
  5.4.4 應變轉換矩陣
  5.4.5 積分公式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智能樣條無網(wǎng)格法
6.1 基本原理
  6.1.1 徑向樣條基函數(shù)
  6.1.2 樣條無網(wǎng)格法
6.2 智能彈性體問題
6.3 智能板殼問題
6.4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智能QR法
7.1 基本原理
7.2 智能板殼分析的QR法
7.3 智能板殼振動控制
7.4 計算例題
7.5 附錄
  7.5.1 智能梁單元
  7.5.2 智能板單元
  7.5.3 智能板殼單元
參考文獻
第八章 壓電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動力問題
8.1 智能非線性動力變分原理
  8.1.1 基本方程
  8.1.2 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瞬時勢能原理
  8.1.3 智能結構幾何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8.2 智能梁幾何非線性問題
  8.2.1 基本理論
  8.2.2 非線性樣條有限點法
  8.2.3 小結
8.3 智能板殼幾何非線性問題
  8.3.1 基本理論
  8.3.2 非線性樣條有限點法
  8.3.3 小結
8.4 智能圓板問題
8.5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壓電智能結構材料非線性動力問題
9.1 壓電智能梁材料非線性動力問題
  9.1.1 本構關系
  9.1.2 幾何方程
  9.1.3 變分原理
  9.1.4 樣條有限點法
9.2 壓電智能板殼材料非線性動力問題
  9.2.1 壓電非線性本構關系
  9.2.2 幾何方程
  9.2.3 變分原理
  9.2.4 智能樣條無網(wǎng)格法
9.3 壓電陶瓷非線性斷裂問題
  9.3.1 智能QR法
  9.3.2 斷裂問題
9.4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智能壓電結構雙重非線性動力問題
10.1 基本理論
10.2 建模的新方法
10.3 新算法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智能結構動力反應分析的新算法
11.1 結構線彈性動力反應分析的新算法
  11.1.1 基本方程
  11.1.2 建立遞推格式
  11.1.3 建立無條件穩(wěn)定算法(5SWRM?1)
  11.1.4 建立條件穩(wěn)定算法
11.2 結構非線性動力分析的新算法
  11.2.1 非線性動力方程
  11.2.2 第三種樣條遞推算法
  11.2.3 幾種新算法
11.3 狀態(tài)方程的算法
  11.3.1 精細算法
  11.3.2 樣條加權殘數(shù)法(一)
  11.3.3 樣條加權殘數(shù)法(二)
11.4 樣條無條件穩(wěn)定算法
11.5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智能結構靜力非線性分析的新算法
12.1 結構非線性剛度方程
  12.1.1 第一種格式
  12.1.2 第二種格式/第三種格式
12.2 樣條遞推法
  12.2.1 第一種樣條遞推算法
  12.2.2 第二種樣條遞推法
  12.2.3 第三種樣條遞推法
12.3 樣條增量迭代法
  12.3.1 第一種增量迭代法
  12.3.2 第二種增量迭代法
  12.3.3 第三種增量迭代法
12.4 材料非線性分析的新算法
  12.4.1 樣條初應力遞推法
  12.4.2 樣條初應力增量迭代法
  12.4.3 樣條變剛度增量迭代法
12.5 雙重非線性分析的新算法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壓電材料參數(shù)識別分析的新方法
13.1 概述
13.2 參數(shù)識別模型
13.3 非線性最小二乘問題的算法
  13.3.1 牛頓法
  13.3.2 高斯?牛頓法
  13.3.3 單位步長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13.3.4 利用信賴域技巧的Levenberg?Marquardt方法
13.4 靈敏度計算
  13.4.1 求導數(shù)法
  13.4.2 差分法
13.5 誤差分析
13.6 材料參數(shù)識別分析的算例
  13.6.1 均質(zhì)板?E、μ?的識別
  13.6.2 壓電雙晶板?e???31?的識別
  13.6.3 壓電層合板?D??11?、D??12?、E?的識別
13.7 材料參數(shù)識別分析的新方法
  13.7.1 建立結構分析的新模型
  13.7.2 建立材料參數(shù)識別的新算法
13.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電磁熱體系非線性問題
14.1 電磁熱彈性動力問題
14.2 電磁熱彈性瞬時變分原理
  14.2.1 瞬時勢能原理
  14.2.2 瞬時余能原理
14.3 電磁熱彈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3.1 第一種電磁熱彈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3.2 第二種電磁熱彈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3.3 等價原理
14.4 電磁熱彈性瞬時廣義虛功原理
14.5 電磁熱彈性幾何非線性瞬時變分原理
  14.5.1 基本方程
  14.5.2 電磁熱彈性幾何非線性瞬時勢能原理
  14.5.3 電磁熱彈性幾何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6 電磁熱雙重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6.1 基本方程
  14.6.2 電磁熱雙重非線性變分原理
  14.6.3 電磁熱雙重非線性瞬時廣義變分原理
  14.6.4 電磁熱彈塑性體的勢能密度及余能密度
14.7 電磁熱體系分析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形狀記憶合金宏觀本構關系
15.1 基于熱力學的本構關系
15.2 帶有塑性理論特點的本構關系
15.3 SMA熱彈塑性本構關系
  15.3.1 熱彈塑性本構關系
  15.3.2 彈塑性應變理論
  15.3.3 彈塑性矩陣
15.4 熱彈塑性?相變智能本構關系
  15.4.1 材料性質(zhì)與?T及ξ?無關
  15.4.2 材料性質(zhì)與?T及ξ?有關
15.5 熱彈黏塑性?相變本構關系
  15.5.1 彈黏塑性應變理論
  15.5.2 熱彈黏塑性?相變本構關系
15.6 SMA非線性智能本構關系
  15.6.1 一維本構關系
  15.6.2 三維本構關系
  15.6.3 考慮塑性應變影響的SMA本構關系
15.7 附錄:SMA相變行為
參考文獻
第十六章 形狀記憶聚合物宏觀本構關系
16.1 基本概念
  16.1.1 SMP形狀記憶效應
  16.1.2 SMP形狀記憶效應的基本原理
  16.1.3 SMP形狀記憶效應的機械黏彈性模型
16.2 SMP宏觀智能本構關系
  16.2.1 一維本構關系
  16.2.2 三維本構關系
16.3 SMP材料性能與溫度的關系
  16.3.1 彈性模量與溫度的關系
  16.3.2 材料強化系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
  16.3.3 黏性系數(shù)與溫度的關系
  16.3.4 延遲時間與溫度的關系
  16.3.5 屈服應力與溫度的關系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形狀記憶智能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17.1 SMA智能結構材料非線性問題
  17.1.1 SMA本構關系
  17.1.2 結構變形控制
17.2 SMA智能結構雙重非線性問題
  17.2.1 SMA本構關系
  17.2.2 非線性幾何方程
  17.2.3 變分方程
  17.2.4 建模方法
  17.2.5 算法
17.3 計算例題
17.4 智能高拱壩
  17.4.1 智能混凝土設計
  17.4.2 智能高拱壩分析的新理論新方法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智能結構動力穩(wěn)定性
18.1 非線性幾何方程
18.2 非線性本構關系
18.3 智能結構穩(wěn)定性
  18.3.1 建模
  18.3.2 算法
18.4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十九章 智能控制的新算法
19.1 壓電智能結構振動主動控制原理
19.2 智能結構振動主動控制的新算法
  19.2.1 新模型
  19.2.2 新算法
19.3 智能控制?樣條加權殘數(shù)法
  19.3.1 計算原理
  19.3.2 新算法
19.4 最優(yōu)智能控制?樣條加權殘數(shù)法
19.5 模糊控制原理
  19.5.1 模糊控制組成
  19.5.2 受控系統(tǒng)模型
19.6 結構振動的模糊控制算法
  19.6.1 普通模糊控制算法
  19.6.2 變增益模糊控制算法
  19.6.3 協(xié)調(diào)模糊控制算法
19.7 計算例題
19.8 鋼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的壓電變阻尼智能控制
  19.8.1 結構模型
  19.8.2 3層鋼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的壓電變阻尼智能控制
  19.8.3 20層鋼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的壓電變阻尼智能控制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智能框架靜力控制分析的新方法
20.1 概述
20.2 建立考慮高階剪切影響的壓電梁單元剛度矩陣
  20.2.1 考慮高階剪切影響的位移函數(shù)
  20.2.2 考慮高階剪切影響的位移和應變形函數(shù)矩陣
  20.2.3 壓電梁的電勢和場強形函數(shù)矩陣
  20.2.4 考慮高階剪切影響的單元剛度矩陣
20.3 建立考慮初始幾何缺陷及?P?Δ?效應的壓電梁柱單元剛度矩陣
20.4 壓電智能平面鋼框架結構動力分析的QR法
  20.4.1 壓電智能框架結構的樣條位移函數(shù)及樣條電勢函數(shù)
  20.4.2 QR法變換
  20.4.3 建立壓電梁柱單元勢能泛函
  20.4.4 利用變分原理建立壓電智能框架結構分析的QR法動力方程
  20.4.5 壓電智能框架結構QR法靜力控制分析
20.5 壓電層合梁一階剪切理論解析法
  20.5.1 壓電層合梁的平衡方程
  20.5.2 壓電簡支層合梁的求解
20.6 計算例題
  20.6.1 驗證算例
  20.6.2 壓電智能框架結構變形控制分析
20.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一章 智能框架動力控制分析的新方法
21.1 概述
21.2 智能結構振動主動控制原理
21.3 結構振動主動控制算法
  21.3.1 線性二次型(LQR)經(jīng)典最優(yōu)控制
  21.3.2 模態(tài)控制
21.4 壓電堆工作原理
21.5 計算例題
  21.5.1 振動頻率和振型分析
  21.5.2 壓電堆式驅動器控制框架變形分析
  21.5.3 結構振動控制分析
21.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二章 智能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22.1 智能高層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22.2 智能結構雙重非線性分析的新方法
22.3 智能高層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22.4 智能高層結構振動主動控制
22.5 計算例題
22.6 附錄
  22.6.1 智能梁單元
  22.6.2 智能板殼單元
  22.6.3 其他單元
  22.6.4 非線性QR法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智能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23.1 基本概念
  23.1.1 結構失穩(wěn)特性
  23.1.2 判斷結構穩(wěn)定性的能量準則
  23.1.3 結構動力穩(wěn)定性
23.2 結構非線性靜力穩(wěn)定性問題
  23.2.1 建模
  23.2.2 算法
  23.2.3 迭代收斂準則
23.3 結構非線性平衡路徑跟蹤算法
  23.3.1 切線剛度法
  23.3.2 特征剛度法
  23.3.3 位移收斂控制增量迭代法
23.4 結構非線性靜力穩(wěn)定性簡化算法
  23.4.1 基本原理
  23.4.2 計算步驟
  23.4.3 算例
23.5 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問題的新模型
23.6 結構非線性動力穩(wěn)定性問題的新算法
23.7 求解結構動力失穩(wěn)臨界荷載的實用方法
  23.7.1 動力時程分析法
  23.7.2 靜力變換法
  23.7.3 靜力法
  23.7.4 幾點注意
23.8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二十四章 智能結構承載能力分析的新方法
24.1 基本概念
  24.1.1 基本理論
  24.1.2 塑性極限理論
  24.1.3 塑性鉸模型
24.2 智能結構塑性極限分析的塑性鉸模型—QR法
  24.2.1 一階塑性鉸模型—QR法
  24.2.2 二階塑性鉸模型—QR法
24.3 精化塑性鉸模型—QR法
24.4 智能結構塑性極限分析的彈性調(diào)整—樣條無網(wǎng)格法
  24.4.1 一階彈性調(diào)整—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4.4.2 二階彈性調(diào)整—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4.5 智能結構動力極限承載能力分析的樣條無網(wǎng)格法
  24.5.1 建立新建模
  24.5.2 選用新算法
24.6 一階動力彈性調(diào)整—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4.6.1 計算原理
  24.6.2 計算步驟
24.7 二階動力彈性調(diào)整—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4.7.1 計算原理
  24.7.2 計算步驟
24.8 動力塑性鉸模型—樣條無網(wǎng)格法
  24.8.1 一階動力塑性鉸模型-樣條無網(wǎng)格法
  24.8.2 二階動力塑性鉸模型-樣條無網(wǎng)格法
24.9 靜力法
24.10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二十五章 智能結構體系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
25.1 基本概念
  25.1.1 結構的功能要求
  25.1.2 結構功能函數(shù)
  25.1.3 結構極限狀態(tài)
  25.1.4 結構可靠度
  25.1.5 結構可靠指標
  25.1.6 求可靠指標?β?的常用方法
25.2 結構體系可靠度
25.3 智能結構體系靜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25.4 智能結構體系動力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25.5 智能結構動力隨機模糊可靠度分析的新方法
  25.5.1 隨機模糊功能函數(shù)—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5.5.2 等效功能函數(shù)—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5.6 智能結構體系非概率可靠性分析的新方法
  25.6.1 區(qū)間變量
  25.6.2 非概率可靠性指標
  25.6.3 塑性極限荷載—樣條無網(wǎng)格法/QR法
25.7 計算例題
參考文獻
第二十六章 智能大跨度橋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26.1 智能橋梁結構分析的新方法
26.2 智能結構雙重非線性分析的新方法
26.3 智能大跨度橋梁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的新方法
26.4 智能大跨度橋梁結構振動主動控制
26.5 計算例題
26.6 附錄
  26.6.1 智能梁單元
  26.6.2 智能板殼單元
  26.6.3 其他單元
  26.6.4 非線性QR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