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編 哲學的返鄉(xiāng)之旅
站在未來的立場上 ——評葉秀山先生的《哲學要義》
“這是道路,而不是作品” ——評《葉秀山文集》
哲學的返鄉(xiāng)之旅 ——評王樹人先生的《回歸原創(chuàng)之思》
一種飄浮的存在論:關系實在論的困境——與羅嘉昌教授的對話
關于Sein問題的一個夢——與王路教授的對話
中華民族是一個思想性的本原民族 ——從什么是哲學談起
純粹哲學就是自由哲學——就“純粹哲學叢書”與張紅安博士的對話
第二編 自由與秩序
謬傳,還是正傳? ——評趙敦華教授報告“基督教哲學何以可能?”
維護傳統(tǒng)的出路:普遍主義還是特殊主義?──評傅有德教授《現(xiàn)代猶太哲學》
自由與秩序——評周偉馳教授報告“基督教神哲學中的秩序觀念”
基督教給哲學帶來了什么?——《宗教與哲學的相遇》引論
愛到深處獨見“你”——親吻與神學
曲阜或耶路撒冷在何處?
復興國學與會通天下之學
第三編 多元的前提
康德為什么“不喜歡”中國?
我們離近代有多遠?
歷史與多元的前提
考古學:一種實證方式的追憶
何處是我邦? ——從京劇《文姬歸漢》說起
拒絕耶穌再臨的理由——解讀《卡拉瑪佐夫兄弟》并論自由與幸福的虛假對立
我們在生—死輪回之中——對列·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的一個存在論分析
人要不死,又將如何?——紀念波伏娃
反對散文,但要普世價值——關于唐逸先生作品集《幽谷的風》
學者,請告別文人角色
歐洲給人類帶來了什么?——評《民主與烏托邦》
第四編 權利的根據
人權的普遍性根據與實現(xiàn)人權的文化前提
何謂“真正的精英”?——與質疑者的對話
我們是否需要一種權利形而上學?——關于權利是否需要的對話
誰的成本?何人之優(yōu)勢? ——關于發(fā)展與人權的對話
自由是現(xiàn)代性社會的最高原則 ——關于普世原則的對話
人類此世的一個絕對希望——論康德有關共和政體與永久和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