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配電網簡介1.1 概述1.2 配電網的中性點接地方式1.2.1 中性點不接地1.2.2 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1.2.3 中性點經電阻接地1.3 典型的配電設備1.3.1 配電饋線1.3.2 配電變壓器1.3.3 斷路器1.3.4 開關1.3.5 熔斷器1.3.6 電壓互感器與電流互感器1.3.7 饋線終端單元1.4 配電網的網絡結構1.4.1 單電源輻射式接線1.4.2 “手拉手”環(huán)網接線1.4.3 多回路平行式接線1.4.4 多分段多聯(lián)絡接線1.4.5 4×6網絡接線1.5 配電網自動化的概念1.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配電網數學模型2.1 概述2.2 配電網的拓撲模型2.3 配電網的元件模型2.3.1 配電線路2.3.2 配電變壓器2.3.3 配電電容器2.4 配電網的負荷模型2.5 小結2.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配電網潮流計算3.1 概述3.2 牛頓-拉夫遜潮流計算方法3.2.1 牛頓法求解非線性方程3.2.2 牛頓-拉夫遜潮流算法3.2.3 牛頓-拉夫遜潮流算法的改進3.3 前推回代潮流計算方法3.3.1 輻射狀配電網的前推回代潮流算法3.3.2 前推回代法對環(huán)網的處理3.4 直接潮流計算方法3.4.1 輻射狀配電網絡的直接潮流算法3.4.2 直接潮流法對環(huán)網的處理3.5 小結3.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4.1 概述4.2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簡介4.2.1 實時數據的誤差和不良數據4.2.2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的功能4.3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的數學描述4.3.1 量測系統(tǒng)的數學描述4.3.2 電力網絡的數學描述4.3.3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的量測方程4.3.4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的基本步驟4.3.5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與常規(guī)潮流算法的關系4.4 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算法4.4.1 最小二乘狀態(tài)估計算法4.4.2 基于量測變換的配電網狀態(tài)估計算法4.5 小結4.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配電網可靠性分析5.1 概述5.2 配電網可靠性分析指標5.2.1 負荷點可靠性評估指標5.2.2 系統(tǒng)可靠性評估指標5.3 配電網可靠性分析模型5.3.1 元件的可靠性模型5.3.2 元件的停運模型5.3.3 系統(tǒng)的可靠性模型5.4 配電網可靠性分析方法5.5 配電網可靠性計算5.6 小結5.7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配電網電壓/無功控制6.1 概述6.2 配電網無功功率與有功損耗、系統(tǒng)電壓之間的關系6.2.1 配電網無功功率與有功損耗的關系6.2.2 配電網無功功率和系統(tǒng)電壓的關系6.3 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及方式6.3.1 配電網無功補償裝置6.3.2 配電網無功補償方式6.3.3 無功補償容量的確定6.4 配電網無功優(yōu)化6.4.1 配電網電容器優(yōu)化裝置6.4.2 配電網無功補償優(yōu)化投切的數學模型6.4.3 配電網無功優(yōu)化算法6.5 小結6.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配電網電能質量7.1 概述7.2 電能質量簡介7.2.1 電能質量的概念、定義及分類7.2.2 電能質量現象描述7.2.3 電能質量標準7.3 配電網電能質量監(jiān)測7.3.1 電能質量監(jiān)測的作用與方式7.3.2 電能質量監(jiān)測的測量7.3.3 電能質量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構建7.4 配電網電能質量定位7.4.1 諧波源的定位7.4.2 閃變源的定位7.4.3 電壓暫降源的定位7.5 配電網電能質量治理7.5.1 諧波的治理技術7.5.2 閃變的治理技術7.5.3 電壓暫降的治理技術7.6 小結7.7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8.1 概述8.2 配電網單相短路故障分析8.2.1 配電網單相短路故障穩(wěn)態(tài)分析8.2.2 配電網單相短路故障暫態(tài)分析8.3 小電流接地系統(tǒng)故障選線8.3.1 基于穩(wěn)態(tài)量的故障選線方法8.3.2 基于暫態(tài)量的故障選線方法8.3.3 基于融合量的故障選線方法8.4 小結8.5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配電饋線自動化9.1 概述9.2 基于開關設備的饋線自動化9.2.1 重合器和分段器的分類和功能9.2.2 重合器與電壓-時間型分段器配合的故障區(qū)段隔離9.2.3 重合器與電壓-時間型分段器配合的整定9.2.4 重合器與過流脈沖計數型分段器配合的故障區(qū)段隔離9.2.5 基于開關設備的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的優(yōu)缺點9.3 基于FTU的饋線自動化9.3.1 基于FTU的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簡介9.3.2 基于FTU的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組成9.4 饋線自動化的新技術及展望9.5 小結9.6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配電網故障定位、隔離與供電恢復10.1 概述10.2 配電網故障定位10.2.1 基于過熱弧搜索的故障定位方法10.2.2 基于矩陣運算的故障定位方法10.3 配電網故障隔離與供電恢復10.3.1 配電網故障隔離10.3.2 配電網供電恢復10.4 小結10.5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 鐵路電力配電網及其自動化11.1 鐵路電力配電網11.1.1 鐵路電力負荷11.1.2 鐵路配電所/分段裝置開關房11.1.3 普速鐵路自閉貫通線路11.1.4 高速鐵路電力貫通線路11.1.5 高速鐵路電力貫通線路與普速鐵路自閉貫通線路的區(qū)別.11.2 鐵路電力配電網的中性點接地方式的選擇11.3 鐵路電力配電自動化系統(tǒng)11.3.1 普速鐵路的電力配電自動化系統(tǒng)概述11.3.2 高速鐵路電力配電自動化系統(tǒng)概述11.3.3 鐵路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11.4 鐵路電力配電網的無功補償11.4.1 高速鐵路10kV電纜補償方式11.4.2 高速鐵路10kV電纜補償方案選擇11.5 鐵路電力配電網的可靠性分析11.5.1 高速鐵路電力供電系統(tǒng)可靠性分析11.5.2 高速鐵路配電所主接線可靠性分析11.5.3 貫通線路可靠性指標計算11.5.4 考慮配電所可靠性參數時貫通線路綜合可靠性指標計算11.5.5 提高鐵路電力供電系統(tǒng)可靠性的主要措施11.6 小結11.7 習題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