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的存在,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而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如高盛公司),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百年以來,隨著主要投資銀行的上市以及監(jiān)管的加強,投資銀行的神秘面紗逐漸清晰地展現在世人眼前,從而使我們關于投資銀行學的課程有了可行的教學體系和相應的資料。全球投資銀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是與證券化的宏大背景相聯系的,越來越多的金融資產脫離了原來的間接融資途徑,開始在市場上直接募集、交易。以美國為例,1977~2012年,基金信托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年復合增長速度是12.67%,證券、商品合約和投資的年復合增長速度是9.85%,而同期名義GDP增長速度是6.04%,聯邦儲備銀行、信貸中介和相關活動的增長速度是6.39%。這幅圖景清晰地告訴我們,隨著信息技術處理能力的爆炸式增長、法律制度的配合以及投資銀行技術能力的不斷提升,直接融資慢慢變成金融的主流。在這樣的背景下,投資銀行業(yè)務方興未艾。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融資結構也出現了脫媒現象。具有中國特色的是,融資結構中原先占主導地位的商業(yè)銀行貸款,大量轉化為影子銀行融資與債券類融資,這些融資方式中的大多數也可以看作較為廣義的投資銀行業(yè)務。而作為投資銀行的傳統主體證券公司,近年來則由于A股市場的萎靡而蟄伏,即使在這種蟄伏狀態(tài)下,我們依然能夠看到金融創(chuàng)新給證券公司帶來的生機,在全球金融變革方向一致的今天,我們應該看到它們所蘊含的能量和美好的明天。但是,值得反思的是,為什么在一個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第一的國家,投資銀行市場大量流向海外,國內投資銀行沒有充分分享到成功的收益,國內投資者也不能從國內優(yōu)秀企業(yè)(比如百度、騰訊等)的成長中獲得收益?如果不認真總結反思,就算有一頓大餐,也未必是自己享受。相較于投資銀行實務的蓬勃發(fā)展,理論界對于投資銀行這類金融機構的研究相對欠缺,尚未形成類似于“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這樣系統的教材,也沒有國外“微觀銀行學”這種具有微觀理論支持的教材,這既說明了未來投資銀行學研究的廣闊空間,也說明了投資銀行在研究方面所面臨的困難。對投資銀行領域知識的不斷探索和總結,應該成為我們這些投行從教者未來不倦的追求。2011年《投資銀行學:理論與案例》的第1版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三年來,得到了來自其他院校同行的鼓勵、同學的認可、部分專業(yè)人士的推薦,成為投資銀行學課程教學中使用量較大的一本教材,并多次增印。此次,第2版基本維持了第1版的結構,主要的更新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增加了一些當前投資銀行研究方面的前沿理論,比如投資銀行功能的經濟學解釋等,在發(fā)行、并購等章節(jié),也加入了一些國內外近期的研究成果;第二,內容方面根據這幾年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一些變化而進行了適當調整;第三,案例和數據進行了較大的更新。當然,也根據第1版教學中的一些反饋意見,對第1版中的錯漏進行了更正。同樣地,第2版亦延續(xù)了第1版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強調對投資銀行基本知識和基本業(yè)務的掌握,各章都列出了知識要點,同時對基本知識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從而避免學生因為不熟悉資本市場相關基礎知識而難以理解資本運作,同時,本教材對投資銀行的前沿理論和前沿實務進行了跟蹤和更新;其二是注重案例教學,在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上,本教材精選了相關案例,對案例都有簡要的分析,而且這些案例也可以在課上或者課后進一步展開更加詳細的討論;其三是所有內容均以中國的投資銀行業(yè)務為主,輔以國外成熟市場投資銀行業(yè)務的介紹,在案例選擇方面,本教材亦首先選擇我國的相關案例,因為各國法律制度不同,金融市場發(fā)展程度不同,各國的投資銀行業(yè)務還存在比較大的差別。南開大學金融系自2000年對本科生開設“投資銀行業(yè)務”課程以來,已經十年又四,14年間,隨著投資銀行業(yè)務的迅速發(fā)展,課程內容也不斷更新,每個學期總會有新的知識、新的案例增添到課堂中,這里面既有授課教師跟蹤行業(yè)發(fā)展的心得,也有業(yè)界人士專業(yè)的指點,還有歷屆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精彩感悟。我們呈現給讀者的這本投資銀行學教材,是對以前課程知識的一個總結,同時,我們也知道“投資銀行業(yè)的精髓是它對經濟的推動力、它永遠使人充滿激情的復雜性和創(chuàng)新性”(羅伯特·庫恩),因而投資銀行學的知識、投資銀行學的教材一定是開放的、不斷創(chuàng)新的。投資銀行業(yè)務是金融中最為體現創(chuàng)新的業(yè)務,因此也希望本教材能夠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yǎng)之大業(yè)。但是由于投資銀行業(yè)務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而且編者的學識有限,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讀者不吝賜教,以利于課程的不斷完善。最后,感謝各方對本教材的支持與幫助,尤其感謝每一屆使用本教材的同學,因為只有讀者才是教材編寫者真正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