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無疑是近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歷史人物之一。在本書中,曾國藩制勝的兵法、治軍行政的方針,他獨特的人生觀、處世哲學,他的文化素養(yǎng)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得到精彩的敘述?! 咎坪泼髡勅绾味ㄎ辉鴩吭鴩撬蔽袊鴤鹘y(tǒng)文化乳汁而成長起來的封建士大夫,他嚴格按照中國儒家文化來規(guī)范自己、鑄造自己。他一生進取、愛國、慎獨、嚴于律己,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積極的一面。而他的忠君、循禮;為了政治目的,不惜動用一些陰謀手段;為維護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殘酷鎮(zhèn)壓農民起義……又是其負面的東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這種兩重性,反映在曾國藩身上,便是兩面性。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充滿深刻悲劇內涵的人物,他的悲劇在于他自己的理想與他所處的時代的矛盾。他生在一個千瘡百孔、行將就木的腐朽王朝,而他卻幻想化腐朽為神奇,重建周公、孔孟偉業(yè)。這就注定了他只能扮演一個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悲劇角色。其信仰愈堅定,才干愈突出,悲劇色彩就愈濃重?! 咎坪泼髡剟?chuàng)作過程】小說框架完全是史料的,但僅有史料是不夠,還有很多很多相關的東西。譬如涉及到一個人物,要把與這個人物相關的所有東西都找回來,還有很多的野史、年譜、詩文作品等,還要了解當時的社會風俗、人情世故、典章制度。譬如曾國藩從出生到死,經歷了哪些重大事件;這個時候,國家有哪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他的對立面,太平天國的情況;還有中間的主要人物,他們又在做什么,要很清楚。史料提供的,就像一個人寫履歷一樣,只是粗線條的,只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結論性的東西。我覺得,有些東西,用文學的手段可能更接近歷史的本來面目。譬如說寫一個人物,要形神兼?zhèn)?,形的東西就是歷史上的史料,神的東西就是作家的想象。我覺得,形神兼?zhèn)洳攀且粋€活生生的人。好的歷史小說,可能更接近歷史?! 咎坪泼髡剟?chuàng)作目的】曾國藩是一個正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者,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曾國藩代表著一種文化觀念,如誠、孝等,對人的仁愛之心,這些東西是曾國藩奉守的價值。曾國藩仍是壞人,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幫清王朝。這牽涉到我們對傳統(tǒng)文化如何繼承、繼承多少,如何看待傳統(tǒng)的文化價值。《曾國藩》、《楊度》、《張之洞》這三本書都是這樣,寫的是晚清知識分子作為中華民族最敏感、最堅韌的那部分,在國家處于弱勢時,怎么探討國家民族的出路。沒有晚清,就沒有五四;沒有五四,就沒有現(xiàn)實;現(xiàn)在我們很多東西都可以歸結到晚清這個源頭上。一個作家絕對不可能對現(xiàn)實沒有關注的激情?! 咎坪泼髡勗鴩我跃脽岵凰ィ俊吭鴩侵袊鴤鹘y(tǒng)文化所培育出來的一個典型人物,尤其是儒家所期盼的“修齊治平”,在曾氏身上得到幾于完美的體現(xiàn)。我們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如何陶鑄人的精神世界、規(guī)范人的外在作為的;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借助曾氏,來形象具體地了解究竟什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論是灰色的,鮮活的人才具有永恒的魅力。我想,這便是十多年來,在弘揚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大背景下,“曾國藩”久熱不衰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