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第一
王獻之學書
曾子自省
尊兄愛弟
蔡邕孝母
司馬光教子
藺相如與廉頗
甘于清苦
為政篇第二
貞觀之治
清官元結
吳昌碩苦練才藝
蔡順拾葚供親
劉虞勸弟
溫故知新
李時珍著《本草》
實事求是
能言善辯的陳紀.
八佾篇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文侯以禮服人
六尺巷
不懂就問
劉備三請諸葛亮
班超說“寬”
里仁篇第四
孟母三遷
清廉的房彥謙
見賢思齊
何可剛與祖大壽
辭官歸養(yǎng)
公冶長篇第五
賣馬買馬
不恥下問
雍也篇第六
顏回安貧
述而篇第七
畫馬的孩子
梁上君子
知錯就改
蒲松齡擺茶攤
隱居苦讀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子罕篇第九
董遇三余讀書
郭亮志堅
鄉(xiāng)黨篇第十
問牛不問人的丞相
先進篇第十一
蘆衣順母
過猶不及
顏淵篇第十二
管仲與鮑叔牙
成人之美
予路篇第十三
割發(fā)代罰
拔苗助長
“和”與“同”
兄弟讓位
憲問篇第十四
寇準為相
牛販子救鄭國
觸龍說趙太后
張蒼報恩
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
嗟來之食
袁甫求官
衛(wèi)懿公好鶴亡國
朱沖還牛
舍生取義
明察秋毫
厲王拒諫
原憲安貧
有法必依
季氏篇第十六
宋璟毀碑
楊修之死
公孫儀拒魚
陽貨篇第十七
齊桓公的教訓
微子篇第十八
太宗納諫
子張篇第十九
胸懷博大
立木為信
周處改過
堯日篇第二十
陳宮識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