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卷 美術史研究
謝赫“六法”的歧解及真義
煌煌敦煌:敦煌藝術巡禮
荊浩《筆法記》對中國山水畫理論發(fā)展的貢獻
蘇軾文人畫理論的批判
馬和之及其《毛詩圖》研究
“美術考古”:美術史研究的考古學轉向
對美術史社會歷史學研究方法的反思
文獻遮蔽的“知識考古”:俞劍華美術史學意義之考察
將藝術品置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藝術考古學方法與藝術史研究
大傳統(tǒng)與現時感疊合下的視覺圖像:中國繪畫史上的浙派
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南宋“院體”山水畫風成因研究
第二卷 美術理論研究
“體驗”方式與中國畫“意境”的回歸
書法與中國畫:各有門庭
當代中國畫誰主沉浮
民間美術的獨立品性
當代“新工筆”的過渡性
趣味與境界:藝術形態(tài)演進的方式
“學術”的綠色環(huán)保,“信息”的有效資源庫:數字時代藝術院校學報定位之思考
藝術向地鐵延伸:南京地鐵一號線藝術品之歷練
第三卷 畫家研究
畫家四祖綜論
蕭云從研究
吳昌碩研究
陳之佛研究
林風眠研究
第四卷 美術教育研究
中國近代學校美術教育考略
對美術史論公共課的思考
試論美術習得中“興趣”因素的激發(fā)
論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格局的建立
人文與科學的沖突: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思想之清理
問題與資源:百年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宏觀審視
設計教育三題:美術家眼中的設計教育
南通師范學院美術系:作為“現象”的解讀
中國當代高等藝術教育誰在言說:陳振濂對藝術教育現代理念的思考
以一種特殊的成功,支撐孩子的成長:海培中國畫教育隨感
江蘇省2001—2010年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
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研究
美術教育學導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