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傳松創(chuàng)作的《大明首輔(共3冊)》講述了: 第一卷 奪鼎風云 本卷主要描寫建文至洪熙年間大明王朝翻天覆地 的變化以及朱棣、朱高熾與楊溥等君臣勵精圖治,努 力實現天下大治的場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崩于 西宮,皇太孫朱允炆嗣位。不久,燕王朱棣“靖難” 兵起,霎時,金戈鐵馬,血雨腥風,初入政壇的楊溥 在風雨飄搖的朝廷中初露頭角,奉旨前往北京講和。后建文帝兵敗出逃,燕王稱帝,大明進入永樂時代, 楊溥審時度勢,拋棄愚忠思想,效力永樂,君臣齊心 ,戮力治國,大明漸有大治之象。然而暗潮涌動,風 云驟起,“立儲”之爭悄然拉開,世子朱高熾、漢王 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各逞智巧,互施計謀,群臣之間 各為其主,爾虞我詐,明爭暗斗。在這場你死我活的 奪鼎之爭中,楊溥系獄十年不改其操,他不懼強權, 不受利誘,匡扶太子,獻計獻策,最終宣德皇帝順利 繼承大寶開創(chuàng)仁宣之治,大明風息云開,大基始固。本卷史實眾多,場面宏大,情節(jié)跌宕,精彩紛呈 ,建文出亡、王振進宮、解縉遇害、建都北京、鄭和 下西洋、趙王弒父、永樂夢斷等故事,被作者娓娓道 來,如行云流水,令人蕩氣回腸。第二卷 盛世驚雷 本卷主要描寫的是楊溥同內閣大臣楊士奇、楊榮 一道,居安思危,守成興國的故事。宣德登基,鐵拳平叛。楊溥入閣,三楊輔政。吏 稱其職,政得其平,大明呈現出天下晏然的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這歌舞升平的背后,卻滋生了恬于安逸 交阯棄守、希邀帝寵促織擾民、弄虛作假盜賣國糧、 弊政積久民戶逃亡等腐敗現象。創(chuàng)業(yè)固難,守成不易 ,楊溥為朝政殫心竭慮,夙夜難寐。他與西楊、東楊 同心協力,一邊與腐敗做堅決的斗爭,一邊大力推行 改革,保證“安民為福”、“愿民小康”的“守成興 國”治國方針得以順利施行。小說通過黃河懲奸、扳 倒劉觀、陜西捕蝗、整肅吏治、臨清除害、江南變法 等故事,表現了楊溥機智聰敏、堅韌不拔、沉靜儒雅 的性格特征以及清廉正直、賢良忠耿、心憂天下的高 潔品格。本卷宏觀抒寫與微觀描摹交織進行,山川名 勝、風土人情、民間習俗細細勾勒;朝政風云、宮廷 爭斗、邊疆戰(zhàn)爭大筆揮就,共同編織成了一幅氣勢恢 宏的歷史畫卷。第三卷 中流砥柱 本卷主要描寫了宣德皇帝朱瞻基英年早逝后,“ 三楊”輔佐幼帝朱祁鎮(zhèn)登基,并與奸宦王振作生死斗 爭的故事。宣德十年,年僅三十八歲的朱瞻基駕崩,不到八 歲的正統(tǒng)皇帝朱祁鎮(zhèn)繼位。彼時,主幼國疑,人心不 穩(wěn),楊溥等人身負托孤重任,為使“仁宣之治”得以 繼續(xù)發(fā)展,采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裁冗官,楊溥正 人先正己;擢賢才,王驥揮師定甘涼;平麓川,楊溥 力保金甌無缺。奈何,未過幾年,太皇太后崩,楊榮 猝逝,士奇老病不出,楊溥不得不獨撐朝綱。而此時 ,蟄伏已久的宦官王振羽翼已豐,他恃寵弄奸,蠱惑 皇帝用重典治臣,殘害忠良。楊溥作為中流砥柱,挺 身而出,與之進行了堅決斗爭。然而,天不假年,楊 溥積勞成疾,病逝任上,王振唆使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瓦 剌,結果發(fā)生了“土木之變”,大明盛世由此終結。本卷中杖責王振、施救時勉、闖宮死諫、怒斥奸 宦等故事,迭宕起伏,驚心動魄; 因奸佞弄權導致 “土木之變”的教訓深刻慘痛,發(fā)人深??;一代賢相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天動地,光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