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從田間來(1902—1926)
小名叫谷兒
啟蒙讀書
土蛹鉆出了地面
籌組新蘄春學會
投入新天地
北京讓他失望了
第二章 幻滅之歌(1926—1929)
在本縣干革命
風云變幻
江西黨務學校
廬山小憩
困頓在上海
借問路在何方
第三章 海路歷程(1929—1933)
攻下日語關
入學慶應大學
參加左翼文學運動
不要打中國的兄弟!
在日本坐牢
關鍵的四年
第四章 文藝筆談(1933—1937)
初見魯迅先生
左聯的戰(zhàn)友們
有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
“只好不管它,多用用筆
一片《木屑》、兩只《海燕》
著名的“口號”之爭
悲痛的告別
第五章 為祖國而歌(1937—1945)
抗戰(zhàn)初起和《七月》小周刊
武漢一年問
奔波在碚渝道上
攜婦將雛走征程
再返重慶辦《希望》
《七月》、《希望》的作者群體
第六章 為了明天(1946—1948)
上海是一個海
奔向解放區(qū)
第七章 時間開始了(1949—1955)
新人物新天地
山雨欲來風滿樓
舒蕪“反戈一擊”
上書“三十萬言”
引火燒身的發(fā)言
“胡風反革命集團”的誕生
私人通信是如何成為“反革命罪證”的
第八章 懷春曲(1955—1978)
奇冤如夢命如絲
短暫的全家團聚
風雨中的成者B歲月
山居苗溪茶場
他怎么會變成這樣的了
一定要活著走出這四面高墻
第九章 我為什么寫作(1979—1985)
以自由身回到成都
留有“尾巴”的第一次平反
最后的閃光
生與死的搏斗
第十章 安魂曲
悼詞風波
推遲了七個月的追悼會
三年后的徹底平反
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