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
從“看”到“看到”
——由梅洛·龐蒂的一句話談起
能指的隱藏與流變
——從一張“雷鋒照片”的閱讀談“知識生成”
“歷史”,僅是一種“描述”
感性與理性:兩種學術傳統(tǒng)交織中的矛盾呈現
——由俞劍華先生20世紀50年代的一段論述談起
從高居翰出發(fā)的“辭”與“圖”
——中國畫研究方法之再檢討
身份焦慮與“中國畫”的自我辨識
美術史個案敘事
青銅器饕餮紋研究現狀綜評
由“悔遲”論陳洪綬性格之柔弱
文人理想的幻滅與重建
——文徵明的出仕、致仕及其心理辨析
認知眼光與20世紀中國畫“傳統(tǒng)派”之命運
1917-1919:兩種文化姿態(tài)的選擇
——對蔡元培“實物寫生”的追問
“共尊宋畫”背后的經驗、立場之差異
——民國初年畫學“激進”與“溫和”之理論辨析
民國初年繪畫資源的開放
——古物陳列所的成立與民國初年中國畫
溫和、漸進的文化改良
——由民國初年北京地區(qū)傳統(tǒng)派畫面中的非傳統(tǒng)因素論起
以“仁”代“義”
——《憶陳侍郎書畫合卷》與溥心畬的“遺民想象”
新國畫
——中國畫不得不進行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