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房山碑刻通志 卷六 韓村河…
02薛家泊子社區(qū)志
03侯安都研究
04東洋鏡:京華舊影
05毛澤東批注二十四史·…
06形象史學 2024年春之卷(…
07阿圖什市志(1995-2015)…
08碩放志(上下)
09三門縣地名志
10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
日本中國史研究年刊刊行會
本《年刊》的目的,就是把日本中國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翻譯成漢語予以介紹,主要…
可購
符文軍 主編
本書從華夏始祖盤古開天辟地開始,將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朝漢代…
呂思勉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史學論著的一種。這部書針對當時上海大學文…
(西漢)劉向
《戰(zhàn)國策(套裝全4冊)》是現(xiàn)在保存不多的記載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文獻之一。它是…
范軍
《帝國不語對枯棋:中國十大黃金王朝的終局博弈》:每個王朝都有其悲情時刻,…
可讀可購
吳人
《問馬閑筆:吳人讀史札記》對于有關(guān)的重要史實作了考證與說明,主要是奉獻給…
汪龍麟 編
社會進步,時代更迭,競爭趨烈,壓力變大,更有網(wǎng)絡(luò)上的海量信息,各種休閑娛…
(美)希諾考爾
《中國文明史(第2版)》作為一本獻給大學生的課程性讀物,《中國文明史》著…
虞萬里
“傳統(tǒng)中國”的概念,似乎可以從縱、橫兩方面來理解:就時間即“縱”而言,始…
王宇 編著
二十個王朝,從宏觀到微觀,針對王朝崛起這一特定歷史階段,揭秘歷史背后的故…
(漢)司馬遷 著,盛廣智 譯
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在漢武帝為鞏固封建統(tǒng)治而實行…
李陽 編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類可以在月球上漫步,在“太空站”生活,在火星上遙…
韓星 編著
中國思想史在學科劃分上屬于歷史學科——專門史,但實際上與中國哲學史又非?!?/p>
李西堂
如今,我們已經(jīng)遠離了那個帝王時代,但為了更好的前進,我們應該牢記歷史教訓…
(宋)司馬光 著,王輝 編譯
《資治通鑒》是我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政治家…
興和
歷史是一面鏡子,蘊含著經(jīng)驗與真知。遺憾的是,歷代史籍浩瀚,令人生活忙碌,…
胡阿祥、宋艷梅
中國歷史上,不論是局處一隅、割據(jù)偏安的小國,還是控御四方、一統(tǒng)中原的王朝…
(宋代)呂祖謙 編
本書是宋代呂祖謙讀史書時刪節(jié)備檢之本,計為:史記二十卷,西漢書三十卷,東…
(明)嚴衍
《資治通鑒補》又名《資治通鑒補正》,明末清初嚴衍撰?!顿Y治通鑒》是我國第…
張蔭麟
《中國史綱》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加以演繹,詳盡描繪了中華五千年中各個時代的各…
白壽彝
本書是一部研究與論說中國史學發(fā)展歷史的專題著作。分章論說了中國史學發(fā)展每…
清渠 主編
這本《上下五千年難解之謎2》主要由以下四章組成:第一章:中國歷史發(fā)現(xiàn)之旅…
韓兆琦
司馬遷具有進步的歷史觀和對社會現(xiàn)實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進步思想在《史記》…
王桐齡
王桐齡先生巨著《中國史》洋洋一百二十多萬言,敘述中國從遠古到清末的歷史,…
行龍
社會史的研究越走向深入,“田野歷史學家”的工作就越顯得重要。這部論文集是…
(宋)司馬光原
《資治通鑒》是第一部官修的編年體通史, 將自公元前四百零三年至公元九百五…
(西漢)司馬遷
《史記》是我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它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
辛向陽、倪健中 編
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太多的「首都」在落滿塵埃的故紙堆里被遺忘,被掩埋。遼…
(清)趙翼 撰;曹光甫 校點
又名《二十二史札記》,清代趙翼著,三十六卷,補遺一卷,總計條目約六百余條…
邵士梅、蔣筱波
本書以中國文明的歷史發(fā)展時間為線索,以生動客觀的語言為載體,收錄了從盤古…
陳峰 主編
《中國通史》是第一部大型的中國歷史多媒體教材,由古代史、近代史、現(xiàn)代史三…
王爾敏
《近代經(jīng)世小儒》所涉論者,皆小儒也,而非大儒。世之所謂大儒者,皆在學問之…
紀江紅 主編
中華民族的歷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讓每一位炎黃子孫感到由衷的驕傲。上下…
安心竟
白駒過隙,轉(zhuǎn)眼千年,雪泥鴻爪,歲月留痕。天朝的迷夢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盛…
(漢朝)司馬遷
一個刑余的史吏傾注畢生的精力,記錄了華夏文明三千年的流程。圖文配合,二百…
(宋朝)司馬光
《資治通鑒》圖文配合,近四百幅與內(nèi)容相符的古代版畫,以圖釋文,讓讀者以直…
《法國漢學》叢書編輯委員會 編
本輯一共有19篇文章,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分別對應本次“中國歷代邊臣疆吏”研…
(清)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一百卷,清錢大昕撰。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
(清)顧廣圻
顧千里(一七六六年至一八三五年)名廣圻,以字行,號澗薲,別號思適居士,人…
陳華勝
從歷史事件的細微之處,窺清其本來面目,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歷史可以這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