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序篇:文章深處培養(yǎng)的爆炸聲浪
第一章:明末先賢預置的火種
——太炎的青少年時代——山水、思想、人物——復興意識潛伏民間——拜師讀經——時務報時代——與保皇派最早的沖突
第二章:互動 尋求 觀察
——謁見張之洞——戊戌政變:帝黨與后黨的攻防——康、梁之出亡——從武昌到臺灣——島嶼民性
第三章:初識孫中山
——談論排滿 一見如故——中山先生的氣度——不同人群的觀察結論
第四章:批判的武器:縱筆揭竿而起
——受牽連初次逃難——東大任教與謝本師——出亡日本——支那亡國紀念會——張園的不解之緣——愛國學社 鄒容來了——猛擊清廷 蘇報案發(fā)——坐侯逮捕
第五章:深味專制嚴酷:坐牢的日子
——被捕與審判——險遭劫持——審訊中的反擊——慘淡的黑牢——光復會成立——鄒容亡故——終于出獄 中山派員迎接
第六章:學術、人生:盲動喧囂與苦心孤詣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纏斗方殷——病灶指認與藥方開具——從版本差異到性格分野——今文 古文 操作路徑
第七章:縱橫捭闔與揮鞭斷流:民報時代的紙上作戰(zhàn)
——前往日本 掌理民報——演講會:呼吸英雄的氣息——自由的象征:筆桿子的強勁挑戰(zhàn)——筆掃千軍,重擊?;逝伞駡笾苣昙o念——討滿洲檄——?;逝汕箴垺埳咂痍?,殺機與佛性
第八章:民報后期 糾葛橫出的季候
——旗幟之爭,隔閡起于細故——金錢沖突,矛盾增大——與孫、黃的糾葛——人事一團亂麻——困頓的日子——民報夭折,東京講學——揭穿保皇派的烏龍
第九章:光復前的暗影
——紙上作戰(zhàn)的狂風巨浪——同盟會的分裂——章、陶與孫、黃的翻臉——暴風雨將至——武昌首義爆發(fā)——革命軍起,革命黨消?——太炎的建政書——康、梁修好的試探
第十章:騷動與撕裂
——共和之來,民氣復蘇——代表投票選總統(tǒng)——中山先生就職宣言——后同盟會時代的人事悲劇——臨時政府的窘迫
第十一章:漸行漸遠與自投羅網
——疏遠同袍,靠近北洋——從北上到赴鄂——罵人罵世——千里持節(jié)臨邊——捧袁與助黎——盛大的婚禮——二次革命的到來——走向陷阱——軟禁的生涯——出逃被阻,大鬧總統(tǒng)府——國士與獨裁的辯證——軟禁轉場——籌安會的拉攏——再次出逃失事——袁世凱暴斃,太炎重獲自由——按手印及其他
第十二章:間關萬里 幕僚長的西南作業(yè)
——南下廣州,就職軍政府——各省護法——秘書長領隊西行——唐繼堯虛與委蛇——章太炎折沖樽俎——在滇講學——幕僚作業(yè)的辯證——移節(jié)重慶——西南軍頭的迷亂——謀略打折,護法中摧——巴蜀文化的衡定——川、鄂兵事的苦心經營——經湘西輾轉回滬——嘔心瀝血,痛定思痛
第十三章:在北洋孑遺的漩渦中
——五四的觀照——主張聯省自治,拉攏陳炯明——陳逆叛變,北伐受挫——誘導直系軍頭,遵行聯省自治——與“三孫”之恩怨——痛斥直系政變——草昧經綸,意欲出山——江浙戰(zhàn)爭與改革意見書——清酋被逐,喜心翻到——祭孫公——另一個姓孫的來了——赴湘擔任主考官——孫傳芳全盛時代的座上客——五省廢督,襄助孫傳芳——反對過激主義,再倡聯省自治——投壺古禮與修復禮制
第十四章:勝利聲中的傷懷憾恨
——北伐:為自由而戰(zhàn)——誓師北伐,向北洋余孽全面攤牌——賡續(xù)北進,全面掃蕩——肅清長江下游,孫傳芳覆滅——二度北伐,太炎光芒急劇黯淡——對國民革命的成見——鴻溝的產生
第十五章:大師之間的敵視和蔑視
——學術對陣,人生對立——甲骨文真?zhèn)蔚墓浮宄z老和民國遺老——呂思勉痛下針砭——何謂獨立之精神
第十六章:磅礴氣節(jié)與史學心魂
——六經皆史——治歷史關乎天下興亡——史學為民族心魂之寄托——如何研修歷史——史學的涵蓋,蔑視梁啟超
第十七章:抗戰(zhàn)心結與蒼涼晚境
——北伐后的選擇——漸入頹唐之境地——孫傳芳鎩羽后的山窮水盡——九一八慘痛的一幕——書齋難以安坐——頹唐中的振起——緊急通電——憤而北上,厲言抗戰(zhàn)——愛國心與切要之學——文化抗戰(zhàn),三老宣言——史地源流與民族正義——讀經與抗戰(zhàn)善策——國學講習會的隆盛——龍鐘講學,殊覺可愛——憂患余生,永遠的告別——硬度超常的最后遺言:“設有異族入主中原,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