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蘇州商人團體與清代社會變…
02靖難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
03兩晉南北朝史
04明靖難史事考證稿
05清史史料學(全2冊)
06新宋學(第十二輯)
07細說中國史 大河悲歡之隋…
08宋史研究論文集(2023)
09宋代的皇帝、文臣與武將
10諸侯的天下:黃樸民細讀《…
許福謙
華夏英才基金支持:《宋書》疑年錄:《南齊書》疑年錄:《梁書》疑年錄:《陳…
可購
李學勤著
李學勤,1933年于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夏商周斷代工程…
魯直主編;陳蓮痕,李伯通著
編輯推薦:清宮艷史。幽鎖深宮的嬪妃,冶蕩無羈的帝皇,驕奢淫逸的妖后,上下…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震旦…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基金、“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經費…
馬祖毅
“中華翻譯研究叢書”著名專家學者精心著述囊括翻譯研究三大方向:譯史譯論史…
陳振江著
本書包括傳統(tǒng)文化與文明轉型的歷史軌跡,從洋務新政到立憲政體改革的歷程,義…
晁福林著
先秦社會形態(tài)的系統(tǒng)研究,是一個龐大的學術工程。本書只能選取若干我自以為重…
(法)伯希和著;馮承鈞譯
本書為文獻類書,是作者十幾年來從美、英、德、法、澳、俄、荷,以及香港、臺…
廣陵書社 編
《永樂大典》,明大學士解縉奉敕主修,于永樂元年至二年完,初名《文獻大成》…
(清)乾隆原典;東野君譯著
乾隆雖然出身滿族,但他從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觸及了陰陽學說的真諦?!?/p>
(清)雍正原典;東野君譯著
雍正,即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又是一個臨近近代門坎的封建皇帝。他…
李萬生著
<br>本書從嶄新的視角,以豐富的史料、嚴密的論證,對歷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亂…
楊國楨主編;廈門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等編
本書包括:在廈門市各界人士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在紀念…
天人主編;楊飛等編譯
家書談人為處世的經驗較之于家訓以及其它文體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第一,家書的思…
樊樹志著
樊樹志,1937年生。籍貫遼寧沈陽,出生地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
徐連達著
徐連達,1931年生。浙江省臨海市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唐史學會、上?!?/p>
張先得編著
本書通過收錄的多幅北京各個城門的照片,及各城樓、箭樓、角樓的水彩畫作品,…
(北宋)司馬光編撰
《資治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
楊學為總主編;張希清等卷主編
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八五”國家教委重點課題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本書收集…
(宋)陸游撰;楊立英校注
南宋著名文學家陸游所撰的一部筆記體小品文集,記述了當時政治、社會歷史、人…
馬新,齊濤著
本書蒙山東大學出版基金資助。
姜錫東,李華瑞主編
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主辦。本輯共…
張大可著
歷史是引導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一面鏡子。學習歷史是提高一個人品德修養(yǎng)與聰明才干…
錢存訓著
《周禮·考工記》:“筑氏為削?!碧瀑Z公彥疏云:“古未有紙筆,則以削刻…
卜憲群著
本書對周、秦、漢制的演變,兩漢之際建制的考證,皇權與官僚制的關系,官僚類…
趙云田著
中國是藏學的故鄉(xiāng)。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
李治亭,王仲犖,林劍鳴 等 著
中華遠古史:我國著名古史專家、年屆九旬的王玉哲教授畢生治學研究的重要成果…
李學勤,張豈之總主編;魯諄,丁丕光冊主編…
一部有關炎帝、黃帝及其時代的大型歷史文化資料叢書-,八卷本《炎黃匯典》已…
沈長云著
本書選收作者從1979年以來發(fā)表的先秦史研究論文中的37篇,有長篇也有短論,更…
滕銘予著
秦,西周時期居于隴東一隅的附庸小邦,東周初年立國后,經春秋,戰(zhàn)國間的發(fā)展…
馬彪著
豪族社會的存在秦漢時期一個極為引人注目的時代新特征,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理清…
劉濤著
《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一書,自東漢末至南北朝末歷時三百余年,作…
郭米克著
一個13歲的貧苦少年將斧頭鐮刀的標記深深地烙在自己的手腕上,從此開始了漫長…
蔣南華著
中國、埃及、印度、巴比倫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埃及在六千年以前就進入了文明…
可讀可購
毛漢光著
本書作者為臺灣著名的另類學家。作者從陳寅恪“關隴集團”理論中提煉出核心區(qū)…
沈長云[等]編著;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本書主要收錄了有關中國古代史學科的論文20篇,論述內容涉及華夏民族的起源與…
葉樹聲,余敏輝著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術出版基金資助。本書論述明清江南私人刻書興起背景、概況…
諸葛憶兵著
“打通文史”是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冶學方式,其所獲得的學術結論也往往具有堅實可…
(清)吳榮光著;李宗顥補遺;林梓宗點校
吳榮光所撰《歷代名人年譜》現(xiàn)存有多種版本。本書點校本的底本為李宗顥的補遺…
戴逸
暫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