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禪修前的心理準備
禪修仿如耕種土地,深入觀察你的心,努力鋤草,因為雜草的種子會進入你的心里,它們會生根。如果你讓雜草的種子長時間埋在土里,它們的根會變得非常堅固,這時很不容易把它們拔出來;如果在雜草的種子發(fā)芽之前,你把它丟棄,這是非常有益的。
第二章 禪修基本技巧與指導
你內心的平靜也取決于你所交往的人,如果你與忠實、仁慈、慷慨、有正念和內心平靜的人交往,會有助于你的禪修;如果你和沒有正念、善變的人交往,和他們談論事情,或與不友善、易怒、浮躁不安、貪婪、驕傲的人交往,他們對你有負面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都會影響我們的心,影響我們禪修。
第三章 深入內觀的方法
要學習基本的禪修技巧并不難,但是,要培養(yǎng)更深的定,你必須有一位好老師,有慈心、知足、沉著、平靜、解脫等特質的老師,而且他有空教導你。
第四章 覺知心識和所緣境
你觀察所緣境時,有觀察的目標和覺知的心。由于有所緣境,所以有覺知的心;由于有覺知的心,所以你能覺知“觀察的目標”,你也知道你在“覺知”所緣境。當所緣境出現時,你能夠覺知它們的生滅。不要期待接著會發(fā)生什么事,只要緊緊跟著所緣境。禪修中最重要的是:緊緊跟著所緣境。
第五章 觀察身心現象的原因
當你深入觀察身心的生滅過程時,你會發(fā)現:它們總是生滅不已,沒有固定的實體,身心不斷改變,生起又滅去。因為有色法,所以名法生起;色法的生滅過程是因為心的生滅過程,兩者互為對方生起的條件。觀察名法、色法生起的條件,觀察它的生起是因為“因緣”,這是第二觀智。
第六章 觀察無常、苦、無我
凡是無常者亦苦,凡是無常和苦者亦是無我。因為無法控制它的生滅,所以是苦;當你觀察時,因為是無常的所以是苦;因為是無我的,所以是苦。
第七章 觀察身心現象的生滅
每次經驗,每種感覺,每個念頭,每個心識剎那,包括覺知意識,都會消失。因此,在這個階段,禪修變得非常完整,你看到所緣境的生滅,你觀察意識的生滅,你觀察正在跟著所緣境的禪修意識,或觀察這“觀智”,你甚至可以觀察“正念”的生滅。
第八章 看到壞滅、危險、過患,心生厭離
你看到所緣境非??斓叵В阌^察到覺知意識也非??斓販缛?,因為一直看到滅去,你感到這個過程是危險的,在身心的生滅過程中,沒有任何益處,它無法使你快樂。看到生滅現象,心生厭離,沒有什么讓人興奮的,同樣的生滅現象一再發(fā)生,沒有結束。
第九章 繼續(xù)禪修,直到解脫
第十章 通往涅槃的門戶
第十一章 有關涅槃及其他
第十二章 最后的想法和為禪修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