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義的意思就是語言之外所含之意,沒有明白地講出來;雖然用語言來表達,但讀者卻須理解言外之意。本經既稱為“解深密”,也就是說,根據本經之所說,就能得到佛言說以外的密意。
印度佛學分為三大流派,即彌勒建立的瑜伽行,以《解深密經》為其根本經典;龍樹建立的中觀,以《般若經》為其根本經典;文殊建立的瑜伽行中觀(亦即如來藏),根本的經是《入楞伽經》及《維摩經》等文殊不二法門的經典。這三系列經典,其實都含密意。
《解深密經》的結集流通是在《般若經》系列經典之后。介乎《般若經》與《解深密經》之間,還有一系列經典是以說“如來藏”為主,即是《勝鬘經》等與不二法門相應的經典?!秳亵N經》系列經典不但為了義,而且還由此開出《解深密經》一系列經典。
《般若經》的主旨是說一切法空,《勝鬘經》一系列經典所說者則是成佛的機理,且將這機理名之為“如來藏”。必須先明白這機理,然后才談得上怎樣成佛。此系列經典既說成佛的機理,當然也便說到成立眾生的機理。眾生的心識狀態(tài)恒常受貪瞋癡污染,這種狀態(tài)即名之為藏識(阿賴耶識)。正由于藏識的作用,才有六道輪回,眾生即由是成立。
學佛的人都是眾生,佛的本懷在于教導眾生如何成佛,因此便須教導學人如何暸解自己的心識,進一步則教導學人如何清凈自己的心識,由是便有《解深密經》一系列經典。《解深密經》之所以重要,即正在于能教凡夫如何藉此而修道,從而步入成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