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榮,男,1966年5月出生于寧夏銀川市,祖籍河南開封。1982年--1986年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學習,獲法學學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F(xiàn)任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廣播電視研究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教育部新聞學與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客座研究員(2005)、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傳播與媒介研究中心Leverhulme訪問教授(2006)、新加坡《亞洲媒介》編委、韓國首爾大學《傳播研究》編委、英國《全球媒介與傳播》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媒介研究(包括媒介發(fā)展戰(zhàn)略、媒介政策與制度、媒介管理等)、傳播政治經濟學、新媒介等。講授課程有“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傳播學理論”、“媒介研究”等。發(fā)表論文、論著等成果300余萬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際傳播發(fā)展新趨勢與加快構建現(xiàn)代傳播體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于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中國國際傳播力建設研究”等多項省部級以上項目,主要著作有《媒介的現(xiàn)實與超越》、《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國廣播電視發(fā)展戰(zhàn)略叢書》、《外國媒介集團研究》、《媒介市場與資本運營》、《西部廣播電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等)、《中國傳播論壇—變化中的廣播電視》、《世界電視前沿》、《媒介管理研究—廣播電視管理創(chuàng)新體系》、《傳播政治經濟學》等。2000年列為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成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李繼東,男,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法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7),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訪問學者(2009)。主要研究領域:傳播政策與制度、傳播產業(yè)與公共服務、傳播理論和新媒介等,主要講授課程:傳播學概論、傳播學史、傳播政策研究、媒介研究、新聞業(yè)務(寫編評)等。已發(fā)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有《中國影視政策創(chuàng)新研究》(2013)、《英國公共廣播政策變遷與問題研究》(2007)等,主編和副主編著作有《21世紀初我國大眾傳媒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全球傳媒產業(yè)發(fā)展報告》等10余部。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社科項目等科研項目20余項。2007年英國牛津大學社會法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9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訪問學者。獲北京第十和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等獎勵。。//姬德強,博士,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傳媒學術網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傳播政治經濟學、國際傳播、數字化與中國社會轉型,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社科項目,發(fā)表SSCI、CSSCI期刊論文多篇,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訪問學者(2010~2011),香港城市大學訪問研究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