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45.00
作 者: | 王遲,[英] 布萊恩·溫斯頓 編 |
出版社: |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社會科學 新聞出版 |
ISBN: | 9787507835830 | 出版時間: | 2014-01-01 | 包裝: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259 | 字數(shù): |
《紀錄與方法(第1輯)》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同中國廣播電視紀錄片協(xié)會、《中國廣播影視雜志》以及業(yè)界知名學者、電視紀錄片導演等大師級專業(yè)人士共同精心打造的大型紀錄片叢書《紀錄與方法》的第一輯。
《紀錄與方法(第1輯)》收錄、翻譯的作品堪稱紀錄片黃金時代的大師級作品闡述。內(nèi)容分析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至今的世界紀錄片創(chuàng)作發(fā)生的重大變化。通過對紀錄片大師Michael Moore、Errol Morris、Ross McElwee等人的作品,如《羅杰和我》、《細藍線》、《謝爾曼的長征》等的分析,以新的理論框架闡述了這些全新形態(tài)的紀錄片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紀錄片的樣式,開拓了紀錄片表達更多的可能,進而對紀錄片本體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
王遲,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電視系講師,紀錄片研究者。英國林肯大學傳播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電影學碩士,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
布萊恩·溫斯頓,英國林肯大學教授,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紀錄片學者之一。從1963年開始從事紀錄片創(chuàng)作,艾美獎獲得者。從1978年開始紀錄片理論寫作,長年在美國、英國的大學里從事紀錄片研究和教學。參與了很多國際紀錄片節(jié)和包括Visible Evidence在內(nèi)的紀錄片研討會的相關工作。歷任美國紐約大學電影系主任、美國賓州大學傳播學院院長、英國林肯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林肯大學常務副校長等職。
上編
Part One
理論視野:當代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新趨向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The New Trends of Contemporary Documentary Filmmaking
1.當代英語世界的紀錄片實踐
Documentary Now:Contemporary Anglophone Documentary Practice
2.論表述行為型紀錄片
Performing Documentary
3.鏡中之像--反射與紀錄片
The Image Mirrored:Reflexivity and the Documentary Film
4.論第一人稱電影--對自我刻寫的若干判斷
First-person Films:Some Theses on Self-inscription
5.論動畫紀錄片--歷史、美學與合法性
Animated Documentary:History, Aesthetics and Validity
下編
Part Two
個案研究: 埃羅爾·莫里斯與《細藍線》
Case Studies:Errol Morris and The Thin Blue Line
6.確實有真實這碼事兒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Truth
7.《細藍線》與紀錄片的局限性
The Thin Blue Line and The Limits of Documentary
8.或許一切都是錯的--對莫里斯未完成的采訪
It Could All Be Wrong:An Unfinished Interview with Errol Morris
9.沒有記憶的鏡子--真實、歷史與《細藍線》
Mirrors without Memories:Truth,History,and The Thin Blue Line
10.莫里斯的哲學--十條訓誡
The Philosophy of Errol Morris:Ten Les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