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jié) 疾病體驗與創(chuàng)作的發(fā)生
一 疾病體驗與創(chuàng)作能源
二 當寫作成為自我療救的需要
第二節(jié) 疾病體驗與文學思潮
一 黑死病與文藝復興的發(fā)生
二 結核病與浪漫主義的聯(lián)想
第三節(jié) 疾病體驗與創(chuàng)作風格
一 外國文學史上的患病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二 中國文學史上的患病作家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第二章 魯迅:熱與痛中的見證
第一節(jié) 發(fā)熱的身體與魯迅文學中的情感熱度
一 發(fā)熱的身體與魯迅的性格
二 對“作文”的選擇與對雜文的偏愛
三 “有熱度的寫作”
第二節(jié) 藥與酒及魯迅文學中的矛盾內涵
一 藥與酒:魯迅的希望與絕望
二 魯迅小說中的“病”與“死”
三 “藥”的無效或“療救”的缺席
第三節(jié) 死亡的逼迫與魯迅文學中的生命意識
一 “我也常常想到自殺,也常想殺人”——《野草》中的死亡意蘊
二 從“雖生之曰,猶死之年”到“這也是生活——兩次散文創(chuàng)作的諸多不同
第三章 孫犁:抑郁中的退守
第一節(jié) 抑郁癥的郁積與暴發(fā)
一 中國特色的“神經衰弱”
二 孫犁的抑郁癥及其社會根源
三 “神經衰弱”的避風港
第二節(jié) 前期抑郁癥的反復與1956—1976年的創(chuàng)作
一 1962年:“驚弓之鳥”的春天
二 1974—1976年:書衣上的宣泄與治療
第三節(jié) 后期抑郁癥的糾纏與孫犁晚年文風的轉變
一 逃避:“傷痕”、“反思”中的邊緣之作
二 幻滅:20世紀90年代的避世之作
第四章 史鐵生:殘缺中的渴望
第一節(jié) 為什么會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一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的奇異出現
二 特殊心理對記憶的干預作用
第二節(jié) “此時此地”的寫作
一 被困于“此地”的現實與夢幻
二 “此時”的寧靜與空間時間化
第三節(jié) 史鐵生的身體觀
一 作為他者的身體
二 性愛中的身體
三 被靈魂棲居的身體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