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隆基的最后十四年》不是一本普通的傳記,而是一本奇特之書、感人之書,承載著豐厚的社會歷史內涵和文化哲理思考。江隆基不僅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家,還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他對是非有很高的判別能力,敢于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不隨聲附和,聽風辦事;不愿做違心之事、發(fā)違心之論。他尊重知識,愛惜人才,懂得高等教育的規(guī)律。平日工作不圖虛名,不擺“花架子”,有基于“定見”的“定功”。北大七年,他尊重馬寅初、周培源、湯用彤、侯仁之等一大批著名學者,辦出了北大“發(fā)展最好的時期”;蘭大七年,他排除各種干擾,不顧“左”的威壓,辦出該校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書中不可避免地寫了思想改造、批“人口論”、反右、反右傾、文革等政治運動,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就“運動”寫政治,而是勾勒出了一大批各類學科形形色色的、可親可敬的知識分子形象。作者在回溯歷史的過程中,注重梳理和反思了中國教育“左”的創(chuàng)傷,思索了知識分子問題。兩位作者都在大學教師的崗位上工作到退休,熟悉高校生活,一招一式從容寫來,真實透亮,不走樣,確有點“史家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