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現(xiàn)代化、一體化進程中,對于中國歷代《輿服志》的研究更顯示出中國獨有的文化品質,是對中國服飾文化深層次挖掘與研討的創(chuàng)新。服飾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在民族服飾的定義上,中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它是“一種文化符號”,是區(qū)別不同民族的一種最直觀的表達。因此,保存于歷代《輿服志》中的有關民族服飾的歷史標記和文化意義成為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史書中的《輿服志》主要表述的是有關統(tǒng)治階層的車旗服飾制度,特別是參加朝覲、祭祀、出行等重大儀禮活動時的規(guī)則,這些是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重要資料。書稿以二十五史中歷代《輿服志》為依據(jù),對《后漢書》《晉書》《南齊書》《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中《輿服志》所記錄的各個朝代的禮儀文化及民間服飾內涵做了深入挖掘。運用社會學和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深入全面地研究了歷代《輿服志》的起始與形成、車旗服飾制度及其演變,從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輿服制度制定的影響因素,揭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書稿分十個部分:《后漢書?輿服志》研究、《晉書?輿服志》研究、《南齊書?輿服志》研究、《舊唐書?輿服志》研究、《新唐書?輿服志》研究、《宋史?輿服志》研究、《金史?輿服志》研究、《元史?輿服志》研究、《明史?輿服志》研究、《清史稿?輿服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