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

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

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

定 價:¥48.00

作 者: 王正 著
出版社: 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 哲學/宗教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513034791 出版時間: 201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工夫論是儒家實現(xiàn)內(nèi)圣外王,尤其是內(nèi)圣的方法。先秦儒者們提出了“克己復禮”“慎獨”“浩然之氣”“虛一而靜”以及大小六藝等培養(yǎng)道德主體、完成道德實踐、提升人格境界以及習得外王技藝的豐富方法。本書探討在儒家思想及實踐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工夫論的起源及早期發(fā)展,對之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究,發(fā)前人所未發(fā),不僅具有推動儒學研究的學術價值,也具有推動道德教育實踐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簡介

  王正,198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學文學與哲學雙學士,山東大學哲學碩士(師從顏炳罡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師從李存山研究員),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導師杜維明教授)?,F(xiàn)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哲學動態(tài)》編輯部。曾注釋張伯駒先生《素月樓聯(lián)語》(華文出版社2012年版)。

圖書目錄

緒論 /1
第一節(jié)問題的界定與研究意義 /1
一、何謂工夫論 /1
二、研究先秦儒家工夫論的現(xiàn)代意義 /3
第二節(jié)對研究現(xiàn)狀的考察 /3
一、第一個階段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綜述 /4
二、第二個階段先秦儒家工夫論研究綜述 /9
第三節(jié)研究方法與研究內(nèi)容 /17
一、研究方法 /17
二、研究內(nèi)容 /18第一章儒家工夫論的起源 /20
第一節(jié)西周以前宗教思想中的工夫論意涵 /21
一、“慎厥身,修思永”——工夫修養(yǎng)論的先聲 /21
二、殷商宗教的人文轉化及其中的工夫論意涵 /23
三、“德”觀念與工夫論 /27
第二節(jié)西周“以德配天”視野下的工夫論先聲 /28
一、“以德配天” /29
二、禮樂文明 /32
三、西周教育制度與工夫論 /35
第三節(jié)春秋時期德禮之間的工夫論萌芽 /38
一、現(xiàn)實與理想的裂痕 /39
二、德禮的追求 /41
三、君子的風范 /46第二章孔子的工夫論思想 /50
第一節(jié)為何需要工夫?工夫何以可能 /50
一、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 /50
二、“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論 /52
三、“我欲仁,斯仁至矣”——道德主體性的確立 /54
第二節(jié)孔子的工夫論方法 /55
一、“克己復禮” /56
二、“修己以敬” /58
三、“博文約禮” /60
四、學思之間 /63
五、孝悌忠信的具體實踐工夫 /66
六、“中庸”與“畏天命” /68
第三節(jié)孔子工夫論的目標 /71
一、“君子不器” /71
二、“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3
三、“若圣與仁,則吾豈敢” /75第三章孔門弟子的工夫論 /78
第一節(jié)顏回之仁閔子騫、冉雍、冉伯牛之德行 /78
一、顏子之好學與愚 /79
二、顏子之仁與樂 /80
三、閔子騫、冉雍、冉耕之德行 /82
第二節(jié)子路之勇冉有之藝 /85
一、子路之信 /85
二、子路之勇 /87
三、冉有之藝 /89
第三節(jié)子貢之智宰我之辯 /90
一、子貢之《詩》學 /90
二、子貢之由器躋道 /92
三、宰我之才 /94
第四節(jié)子夏之學子游之禮 /96
一、子夏之“博學近思” /96
二、子夏之由經(jīng)學而明道 /98
三、子游之禮學 /100
四、子游之“大同小康” /101
第五節(jié)曾子之內(nèi)省工夫 /103
一、“三省”之工夫 /104
二、“弘毅”與“守約” /106
三、曾子之孝道 /108
四、曾子與《大學》 /109
第六節(jié)其他孔門后學的工夫論 /112
一、子張的弘大之學 /112
二、有子的孝悌之學 /115
三、曾點之狂、原憲之狷 /116
四、其他弟子工夫論簡述 /118第四章思孟學派的工夫論思想 /123
第一節(jié)子思的工夫論 /123
一、《中庸》——子思之學的義理架構 /124
二、源性明德以立本 /126
三、“慎獨”“誠意”以修心 /128
四、暢情節(jié)欲以修身 /131
第二節(jié)孟子之心性修養(yǎng)論 /133
一、君子立志 /133
二、“求放心” /135
三、“盡心”“知性”“知天” /137
四、“存心”“養(yǎng)性”“事天” /140
第三節(jié)孟子之修身“踐形”論 /144
一、反求諸己與“知言” /144
二、“不動心”與“浩然之氣” /147
三、“踐形”與實現(xiàn)仁道 /151第五章荀子的工夫論思想 /154
第一節(jié)荀子工夫論的理論背景 /154
一、由知別類而生仁 /155
二、以仁發(fā)義而制禮 /158
三、三個問題 /160
第二節(jié)“虛一而靜”以“解蔽”“知道” /161
一、心之功用——思 /162
二、“虛一而靜”以“解蔽” /164
三、養(yǎng)心治氣 /167
第三節(jié)“積學”“師法”以“化性起偽” /171
一、“積學”與“師法” /171
二、“化性起偽” /176
三、工夫論的目標——“盡倫盡制”的圣王 /179結語 /183參考文獻 /188
一、古籍原著 /188
二、學術論著 /189
三、學術論文 /194附錄從上帝宗教到人文德性 /197
——殷商中后期到西周初年的哲學史考察
前言 /197
第一章殷商中葉上帝宗教之困境與人文德性之初現(xiàn) /199
第一節(jié)殷商的上帝宗教 /199
第二節(jié)《盤庚》:占卜的困境和利民思想 /202
第三節(jié)《盤庚》:王帝的困境和重德思想 /208
第二章殷商后期上帝宗教與人文德性之糾葛 /213
第一節(jié)《高宗肜日》:上帝宗教之變化 /213
第二節(jié)《西伯戡黎》:重新定義上帝 /218
第三節(jié)《微子》:父師的上帝定義 /222
第三章殷周之際上帝宗教與人文德性之轉換 /225
第一節(jié)《洪范》:殷人對舊有思想的總結 /226
第二節(jié)武王全新的至上神觀念 /229
第三節(jié)武王思想的繼續(xù)發(fā)展 /232
結語 /239
參考文獻 /241后記 /24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