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講國學 1
前言 1
第一章 胡適談儒學:修仁以為己任 3
1.什么是“做圣”與“率性”? 4
2.胡適眼中的儒圣——孔子 7
3.胡適眼中的儒家發(fā)展史 10
4.儒家孝義真的是吃人的禮教嗎? 13
5.儒家的孝道在如今還有什么用? 16
6.孔子死后為什么兩三代里不曾出一個拔尖的人物 19
7.胡適的實用主義與儒學有關? 23
8.胡適借鑒了哪些儒學方法論? 26
9.為什么胡適說儒學有“蘇格拉底傳統(tǒng)”? 29
第二章 胡適談道學:道法自然可行也 32
1.胡適:道家是中國哲學的集大成派 32
2.老子是道者還是儒者? 35
3.為什么胡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始祖? 38
4.胡適對老子道學的三點認知 42
5.老子之道的消極成分有哪些? 45
6.莊子時代有生物進化論嗎? 48
7.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是什么? 51
8.道家的無為就是無政府主義嗎? 55
9.道家真能做到無為而治嗎? 57
第三章 胡適談佛學:心有凈土,隨遇而安 60
1.為什么要研究禪學? 61
2.胡適如何看待佛家? 64
3.胡適是怎樣修訂禪宗史的? 67
4.《禪學指歸》為何引發(fā)佛學界熱議? 69
5.胡適談佛學的消極因素 72
6.禪宗改革前的佛學是怎樣的? 76
7.印度禪與中國禪有何區(qū)別? 79
第四章 胡適談墨學:兼愛以自愛為先 83
1.胡適為何與章太炎爭論墨學? 84
2.胡適是怎樣研究墨學的? 86
3.墨家的哲學方法為何被胡適推崇? 90
4.墨子為什么要棄儒創(chuàng)墨? 93
5.墨家的十大主張是什么? 96
6.胡適為何重視墨家的邏輯學? 100
第五章胡適談文學:需言之有物 103
1.建構與借用:胡適的“古文運動”觀 104
2. 現代人應該如何學《詩經》? 108
3.詞的源起與發(fā)展 110
4.胡適的傳記文學研究 113
5. 文學改良應該從何入手? 116
第六章胡適談史學:應大膽假說,小心求證 119
1. 漢初的儒道兩派為什么總是“互掐”? 120
2.王莽怎么成了一位社會主義者? 123
3. 書院制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 127
4.胡適是怎樣對八股文起源進行研究的? 131
5. 胡適研究史學的方法是什么? 134
6. 胡適怎樣整理國故? 137
第七章 胡適談哲學:有用性是真理性的標準 140
1.胡適對“科玄之爭”有著怎樣的認識? 141
2.胡適對戴震哲學思想有怎樣的認識? 144
3.胡適眼中的認識論是怎樣的? 147
4.胡適對中西方哲學思想有著什么樣的理解? 149
5.胡適為什么提倡健全個人主義思想? 152
第八章 胡適談教育:讀書應于不疑處有疑 155
1.胡適為什么注重教學質量和教育管理? 155
2. 什么樣的治學方法最實用? 158
3.胡適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 161
4.胡適為什么堅決支持教育與學術獨立 164
5.胡適存有怎樣的職業(yè)教育觀? 166
6.胡適為什么反對中小學讀經? 169
7.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172
8. 胡適對現代教育做出了哪些貢獻?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