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文化帝國主義的批判性思考,目前已經影響了眾多學科及跨學科研究的子領域。這一點從本書的目錄頁就可得到明確體現。本文集收錄了 19篇未發(fā)表 的論文。著者的專業(yè)領域涵蓋多個社會與自然科學學科〔包括心理學、史學、社 會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英語文學、工程學、物理、毒理學和生物化學) 以及一些跨學科研究領域(包括通信與傳媒硏究、社會法律研究)。此外,文集 中著者的傳略也表明當前對文化帝國主義的研究與寫作是多元化的,是在多國、 全球寬度上進行的。著者分別來自9個不同國家,這些國家過去要么被認為是帝 國主義或殖民地國家,現在則被認為處于后殖民時代,其中包括英國(薩利卡克 斯)、加拿大(斯曼戴奇)、德國〔哈姆、克拉森、舒伊、謝勒、威爾瑪、迪特爾)、 印度〔南迪、帕塔薩拉蒂、特里巴蒂)、伊朗(曼努徹里)、菲律賓(阿勒杰敏圖〉、 日本(黎安國)、斯里蘭卡〔龔那提拉克)和瑞士(杰曼)。本論文集包羅萬象,為當前的硏究、知識以及不斷增加的全球政治行為和 關于文化帝國主義的論爭做出了重大貢獻。首先,這些論文共同證明了文化帝國 主義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它貫穿多個學科。在其中一些學科領域,文化帝國主義 尚未得到深入研宄。第二,這些論文強調了在西方學院派文化和流行文化之間, 針對文化帝國主義的論爭一直持續(xù)的重要相關性。也許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論文 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文化帝國主義、全球權力結構以及當前美國獲取 全球統治權的努力背后的政治與經濟目標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然而,本文集中 的幾個章節(jié)同時也表明,從歷史起源來說,文化帝國主義當然不是美國人的創(chuàng)造, 它的壽命也可能比當前的美利堅帝國要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