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潔凈煤技術(第二版)

潔凈煤技術(第二版)

潔凈煤技術(第二版)

定 價:¥98.00

作 者: 卓建坤,陳超,姚強 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可持續(xù)能源叢書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2248435 出版時間: 2016-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60 字數:  

內容簡介

  我國是煤炭的消費大國,煤炭在可持續(xù)能源中地位重要,但在煤炭轉化及利用過程中引起污染問題也十分突出,因此當前煤的清潔利用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本書即用小的篇幅全面介紹了潔凈煤技術的全貌。 書中首先討論了煤在可持續(xù)能源中的地位及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而講述了燃燒前的煤炭凈化技術;燃燒過程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潔凈燃燒技術及發(fā)展狀況;燃燒后的煙氣凈化技術,如脫硫技術,脫硝技術,顆粒物控制技術,痕量重金屬控制技術等;并介紹了包括煤氣化,液化的煤轉化技術。 煤的主要利用方式是發(fā)電,所以各種潔凈煤發(fā)電技術構成了潔凈煤技術的核心;書中專門介紹了一些煤潔凈發(fā)電的新技術,雖然主要的技術尚在發(fā)展中,但很快會成為潔凈煤發(fā)電技術的主流,這包括臨界機組,以聯合循環(huán)為基礎的各種新型發(fā)電技術,如增壓流化床燃燒聯合循環(huán),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huán)以及與燃料電池結合的聯合循環(huán)等。

作者簡介

  姚強,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1986年8月-1999年1月,在浙江大學任教期間,主要從事水煤漿的燃燒技術、煤粉燃燒和潔凈配煤技術工作。1999年2月-至今,在清華任教期間從事煤的清潔燃燒和燃煤污染控制技術、潔凈煤燃燒技術、煤粉燃燒、水煤漿燃燒、燃煤污染控制、太陽能及生物質能利用及固體廢棄物焚燒能源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合作出版二本專著《煤漿的燃燒、流動、傳熱與氣化的理論與應用技術》和《高等燃燒學》,其中《高等燃燒學》獲國家圖書獎。合作編寫一本教材《燃燒理論與污染控制》,編箸一本《潔凈煤技術》。合作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形成了94項發(fā)明專利技術。在水煤漿燃燒器技術,水煤漿工業(yè)鍋爐及電站鍋爐應用技術、優(yōu)化潔凈配煤及燃油可吸入顆粒物等方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和省部級各種獎勵6項。主要從事燃燒學、清潔煤技術、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控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研究。已在煤漿的燃燒,煤的低污染燃燒,煤的優(yōu)化潔凈催化燃燒和配煤、顆粒物形成與控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重點在燃煤污染的形成與控制的基礎研究和控制技術方面開展研究,在二氧化硫的形成與控制和氮氧化物的形成與控制方面開展相應的研究工作方面已經形成一定的特色,特別是在燃燒源(燃煤、油、垃圾及生物質)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與控制的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發(fā)方面,結合承擔的《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形成與控制基礎研究》973項目,在燃燒過程顆粒物的形成途徑及荷電顆粒的過濾特性研究方面有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并正在形成一些有一定前景的技術成果。

圖書目錄

第1章煤炭利用與環(huán)境問題1
1.1世界煤炭資源及其地位1
1.2中國煤炭資源及其地位5
1.2.1中國能源資源的基本狀況5
1.2.2中國煤炭的資源狀況6
1.2.3中國煤炭生產和消費現狀8
1.2.4中國煤炭需求預測9
1.3煤炭燃燒排放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11
1.3.1煤炭利用的途徑11
1.3.2二氧化硫污染與酸雨11
1.3.3氮氧化物與光化學霧污染16
1.3.4燃燒顆粒物污染18
1.3.5燃煤產生的其他污染物21
1.4潔凈煤技術22
第2章煤炭凈化技術23
2.1煤炭凈化技術的發(fā)展23
2.2煤炭的物理凈化法24
2.2.1重介質選煤26
2.2.2跳汰法27
2.2.3浮游選煤29
2.2.4干法選煤30
2.2.5典型的選煤工藝31
2.3煤炭的化學凈化法33
2.4煤炭的微生物凈化法36
2.5煤凈化產生的廢棄物及其利用技術39
2.5.1煤矸石39
2.5.2煤泥40
2.6配煤與型煤技術41
2.6.1配煤技術42
2.6.2型煤技術43
第3章煤的先進燃燒技術48
3.1燃煤鍋爐NOx的生成機理及其低NOx燃燒技術48
3.1.1燃煤鍋爐NOx的生成機理49
3.1.2燃煤鍋爐的低NOx燃燒技術52
3.2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技術66
3.2.1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技術概述66
3.2.2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技術基本原理及特點68
3.2.3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污染控制81
3.2.4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技術的發(fā)展與展望86
3.3水煤漿燃燒89
3.3.1水煤漿概述89
3.3.2水煤漿的特性90
3.3.3水煤漿的制備91
3.3.4水煤漿的燃燒93
3.3.5水煤漿的應用96
3.3.6水煤漿的發(fā)展歷史及前景100
第4章燃煤煙氣凈化技術103
4.1煙氣凈化的基本原理104
4.2顆粒物的脫除技術106
4.2.1顆粒物脫除的基本原理106
4.2.2顆粒物脫除技術的分類107
4.2.3機械除塵技術108
4.2.4濕式除塵技術109
4.2.5靜電除塵技術112
4.2.6袋式除塵技術118
4.2.7多場耦合PM2.5脫除技術127
4.3煙氣脫硫技術132
4.3.1煙氣中硫的來源及存在形式133
4.3.2煙氣脫硫技術概述133
4.3.3煙氣脫硫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脫硫劑136
4.3.4濕法煙氣脫硫工藝141
4.3.5干法/半干法煙氣脫硫技術150
4.3.6我國煙氣脫硫技術發(fā)展現狀及前景分析156
4.4煙氣脫硝技術158
4.4.1NOx脫除技術概述158
4.4.2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159
4.4.3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161
4.4.4濕式煙氣脫硝技術164
4.5同時脫硫脫硝技術165
4.5.1電子束氨法和脈沖電暈法165
4.5.2活性炭加氨吸附法167
4.5.3NOXSO工藝167
4.5.4SNOTMx工藝168
4.5.5SNRB工藝169
4.5.6氧化銅法170
4.5.7濕式FGD加金屬螯合物法171
4.6燃煤電站鍋爐重金屬和汞排放的控制技術171
4.6.1燃煤電站鍋爐的重金屬污染171
4.6.2燃煤鍋爐汞的污染176
4.6.3燃煤鍋爐燃燒中汞的形態(tài)和排放177
4.6.4燃煤鍋爐汞排放的控制技術180
第5章煤的氣化技術186
5.1概述186
5.1.1煤氣化的定義和實質186
5.1.2煤氣化的基本原理188
5.1.3煤氣化的分類189
5.1.4影響煤氣化效果的幾個因素190
5.1.5煤氣的種類192
5.1.6煤炭氣化的基本工藝流程193
5.2移動床氣化法及其典型氣化爐194
5.2.1常壓移動床氣化法195
5.2.2典型的常壓移動床氣化爐198
5.2.3加壓移動床氣化法201
5.2.4典型的加壓移動床氣化爐203
5.3流化床氣化法及其典型氣化爐206
5.3.1流化床氣化法206
5.3.2典型的流化床氣化爐208
5.4氣流床氣化法及其典型氣化爐211
5.4.1氣流床氣化法211
5.4.2典型的氣流床氣化爐213
5.5其他氣化法219
5.5.1熔融床氣化法219
5.5.2煤的地下氣化法222
5.6煤氣的凈化和加工224
5.6.1脫除酸性氣體224
5.6.2CO變換227
5.6.3煤氣甲烷化228
5.7我國煤氣化技術的發(fā)展230
5.7.1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加壓氣化技術231
5.7.2分級供氧和水冷壁水煤漿氣化技術232
5.7.3TPRI兩段干煤粉氣化爐234
5.7.4干煤粉加壓氣化航天爐235
5.7.5熔聚氣化技術235
第6章煤的液化技術237
6.1煤液化的意義和相關概念237
6.2煤的直接液化技術238
6.2.1煤直接液化的基本原理239
6.2.2煤直接液化的一般工藝過程240
6.2.3幾種典型的直接液化工藝241
6.2.4煤直接液化技術的關鍵因素251
6.2.5直接液化產物的特點 255
6.2.6我國的煤直接液化技術255
6.3煤的間接液化258
6.3.1FT合成法的基本原理及工藝259
6.3.2幾種間接液化的典型工藝264
6.3.3間接液化技術的產物特點269
6.3.4我國煤間接液化技術270
6.4煤制備其他液體燃料271
6.4.1煤制甲醇的典型工藝271
6.4.2甲醇轉化制汽油273
6.4.3煤制二甲醚的典型工藝274
6.4.4我國的煤制其他液體燃料技術276
第7章潔凈煤發(fā)電技術280
7.1超超臨界發(fā)電技術281
7.1.1超超臨界機組的關鍵因素282
7.1.2超超臨界機組的發(fā)展歷史及前景284
7.2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基礎287
7.2.1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的基本原理287
7.2.2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的基本形式288
7.3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huán)293
7.3.1IGCC的基本原理293
7.3.2典型的IGCC示范工程294
7.3.3IGCC的主要特點及影響因素297
7.3.4IGCC的發(fā)展過程及趨勢299
7.4燃煤增壓流化床鍋爐聯合循環(huán)301
7.4.1PFBC的基本形式301
7.4.2典型的PFBC電站系統(tǒng)303
7.4.3PFBC的特點及影響因素305
7.4.4PFBC的發(fā)展歷史及趨勢306
7.5整體煤氣化燃料電池聯合循環(huán)309
7.5.1燃料電池的基本原理309
7.5.2整體煤氣化燃料電池聯合循環(huán)介紹310
7.6整體煤氣化濕蒸汽聯合循環(huán)313
第8章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與前景展望317
8.1國際上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317
8.1.1美國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317
8.1.2歐盟與日本的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319
8.1.3中國潔凈煤技術的發(fā)展320
8.2二氧化碳與全球氣候變暖321
8.3碳捕集與封存技術325
8.3.1CO2捕集技術326
8.3.2CO2封存技術335
8.3.3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發(fā)展的意義338
8.4煤基近零排放多聯產系統(tǒng)339
8.4.1多聯產系統(tǒng)的意義340
8.4.2煤基近零排放多聯產系統(tǒng)的發(fā)展343
參考文獻35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