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第1章緒論1
1.1物理實驗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1
1.2物理實驗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1
第2章實驗基本知識4
2.1測量與誤差4
2.2隨機誤差的估算8
2.3測量的不確定度11
2.4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18
2.5習題24
參考文獻26
第3章基礎性實驗27
實驗3.1長度的測量27
實驗3.2光杠桿測金屬線脹系數(shù)37
實驗3.3用模擬法測靜電場40
實驗3.4邁克耳遜干涉儀的調整和使用46
實驗3.5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50
實驗3.6分光計的調節(jié)與使用60
實驗3.7扭擺法測轉動慣量65
實驗3.8聲速的測量69
實驗3.9單縫衍射的光強分布及縫寬測量76
實驗3.10用DQ·3數(shù)字式沖擊電流(量)計測電容80
實驗3.11雙臂電橋法測量低值電阻82
實驗3.12用分光計測三棱鏡折射率88
實驗3.13金屬電子逸出功的測定93
實驗3.14用光柵分光計測H原子的RH96
參考文獻99
第4章綜合性實驗100
實驗4.1夫蘭克赫茲實驗100
實驗4.2光電效應法測定普朗克常量105
實驗4.3密立根油滴法測電子電荷111
實驗4.4光纖通信實驗117
實驗4.5霍爾效應126
實驗4.6多普勒效應的研究130
實驗4.7微波光學綜合實驗135
實驗4.8磁致雙折射(CottonMouton)效應實驗140
實驗4.9超聲光柵實驗143
實驗4.10磁電阻效應實驗147
實驗4.11傳感器系列實驗151
實驗4.12光拍法測量光速165
實驗4.13塞曼效應實驗170
實驗4.14橢圓偏振法測量薄膜厚度及折射率175
實驗4.15A類超聲診斷與超聲特性綜合實驗儀的使用182
實驗4.16LED光色熱電性能綜合測試實驗189
實驗4.17高溫超導轉變溫度測量實驗194
實驗4.18光學多道分析器(OMA)的應用201
實驗4.19電子自旋共振實驗205
實驗4.20燃料電池的特性測量實驗212
實驗4.21電光調制實驗218
實驗4.22磁光調制實驗225
實驗4.23驗證快速電子的相對論效應230
參考文獻241
第5章設計性實驗243
實驗5.1改裝歐姆表243
實驗5.2用示波器測電感244
實驗5.3測熱敏電阻的溫度特性245
實驗5.4用邁克耳遜干涉儀測空氣折射率246
實驗5.5用雙縫測光波波長247
實驗5.6非平衡電橋的原理及應用248
實驗5.7沖擊電流計測螺線管內部和外部的磁感應強度250
實驗5.8熱電偶測溫方法253
實驗5.9光無源器件設計性系列實驗256
第6章應用物理實驗264
實驗6.1光波導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測量264
實驗6.2光波導傳輸損耗的測量268
實驗6.3溶膠凝膠的配制(以SiO2納米顆粒增透膜為例)272
實驗6.4溶膠凝膠技術制備薄膜(以SiO2納米顆粒增透膜為例)277
實驗6.5真空實驗280
實驗6.6真空鍍膜(一)——微波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CVD)設備
的使用288
實驗6.7真空鍍膜(二)——磁控濺射設備原理及操作使用297
實驗6.8真空鍍膜(三)——電子束蒸發(fā)鍍膜設備原理及操作使用302
實驗6.9電子衍射實驗308
實驗6.10接觸角測試實驗317
實驗6.11表面磁光克爾效應實驗323
實驗6.12太陽能光伏電池實驗334
實驗6.13液晶盒的制備及電光特性的測量339
參考文獻347
附錄349
附錄A光電倍增管349
附錄B空氣對β粒子的能量吸收系數(shù)(取空氣密度ρ=1.290mg/cm3)351
附錄C常用物理數(shù)據(jù)352
附錄D在20℃時固體和液體的密度352
附錄E部分固體的線脹系數(shù)(α)353
附錄F20℃時部分金屬的彈性模量353
附錄G在標準大氣壓下不同溫度時水的密度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