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肥套是毛南族人做還愿的祭祀儀式,直譯為做還愿,盛行于明清之際。初為毛南族祭祀天地自然萬物的儀式,在傳承過程中融合毛南族口頭文學、山歌、戲劇、舞蹈、音樂、面具等藝術元素成為風格獨特的民俗活動。它以歌、舞、樂、戲等藝術形式展現(xiàn)了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書從“毛南族肥套”的歷史傳說、藝術形態(tài)及其元素、文化內涵、保護與傳承四個方面系統(tǒng)全面地向讀者介紹了這一藝術形式,讓讀者明白肥套是一種寶貴而獨特的文化遺產,仔細品味其中的善、誠、信、孝。書中主要介紹了接9幣舞、三光引路、三元召度、三界保筵等12支儀式舞蹈,架竹橋、茶禮、轉紅橋、架布橋等8個重要的還愿儀式,這些都是毛南族肥套中的經典內容。毛南族肥套在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當中,涌現(xiàn)了許多知名的三元公師父,他們是毛南族肥套的靈魂人物,也是傳承之人。作者通過多年的田野調查,將這一獨特的、民俗意味濃厚的藝術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