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一 《逸周書》的版本
二 《逸周書》研究史述評
三 本書研究主旨、專題設置與章 節(jié)安排
四 關于本書使用的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逸周書
序
緒論
一 《逸周書》的版本
二 《逸周書》研究史述評
三 本書研究主旨、專題設置與章 節(jié)安排
四 關于本書使用的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逸周書》成書與流傳研究
第一節(jié) 周書、《周書》與《逸周書》
“書”的本義
檔案文書的記錄與保存
“周書”的改編與流傳
關于孔子編《書》
“周書”在戰(zhàn)國后期、西漢時代的流傳
《周書》的編輯成書
《逸周書》名稱的出現(xiàn)
附錄 “王若曰”新釋
第二節(jié) 古本《逸周書》、《汲冢周書》與今本《逸周書》
孔晁與古本《逸周書》
汲冢與《汲冢周書》
今本《逸周書》篇章來源及其編輯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二章 今本《逸周書》篇章年代研究
第一節(jié) 由語言文字看《克殷》等篇的年代
由“厥”與“其”看《克殷》等篇的年代
由“于”與“於”看《商誓》等篇的年代
由“嗚呼”等語氣詞看《皇門》等篇的年代
由“允哉”等短語看《大戒》等篇的年代
小結
第二節(jié) 由史實看《世俘》等篇的年代
由獻俘禮看《世俘》的年代
由職官及其系統(tǒng)看《嘗麥》的年代
由家族制度看《大聚》等篇的年代
第三節(jié) 由觀念等看《大武》等篇的年代
由“武”的觀念看《大武》等篇的年代
由歷日看《酆?!返绕哪甏?
第四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今本《逸周書》篇章史料價值析論
第一節(jié) 《克殷》等篇與周初重要史實
《克殷》、《世俘》與武王伐紂
《商誓》與殷遺民上層分子的西遷
《度邑》、《作雒》與周公攝政
《作雒》與周公的東征、南征
《度邑》、《作雒》與雒邑的計劃及營建
附錄一 《世俘》錯簡續(xù)證
附錄二 “顧瞻過于有河”解
附錄三 《武寤》與《大武》樂辭
附錄四 “三監(jiān)”人物及其結局
附錄五 “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新解
第二節(jié) 由《祭公》與《芮良夫》看西周中后期社會狀況
《祭公》與西周中期的社會狀況
《芮良夫》與西周后期的社會狀況
附錄一 《祭公》與悖史
附錄二 清華簡《祭公》解構
附錄三 《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節(jié)次辨正
第三節(jié) 《程典》等篇對于研究先周、西周史實的價值
《大匡》第十一、《程典》與王季、文王“宅程”
《大聚》與周初“復亡解辱”的政策
《大聚》與周初“德”的內涵
《王會》與西周時代的民族及方物
《大武》等篇與西周春秋“武”的觀念
《度訓》等篇與周人的“訓誡”文化傳統(tǒng)
附錄 武王戡耆時月考
第四節(jié) 《嘗麥》等篇對于研究古史傳說時代歷史的價值
由《嘗麥》再論古史的流傳方式
《嘗麥》等篇所載古史的史料價值
第五節(jié) 《明堂》等篇所見東周思想觀念
《明堂》與春秋戰(zhàn)國之際儒家對周初朝會禮制的構擬
《謚法》與儒家的政治思想
《周?!放c道家思想
《殷?!放c戰(zhàn)國中后期的“天下為公”論
《職方》與戰(zhàn)國后期的“天下四方”觀
第六節(jié) 小結
結語
一 對《逸周書》新研所得幾點結論
二 由《逸周書》新研所得對上古文獻形成與流傳問題的幾點看法
參考文獻
本書先期成果
后記——退而省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