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種新鮮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面前,廣大教師的熱情是空前的,遺憾的是,許多教師的熱情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他們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理論面前,茫然中,反而變得異常困惑、疲憊,變得手足無措:有了好胃口,卻沒有健壯起來!這是致命的問題,為什么我們沒有培養(yǎng)出有足夠“消化能力”的教師?看來,“消化不良”的病變已悄然進入我們一些教師的身體。中醫(yī)的觀念認為,如果一個人生病了,且十分虛弱,萬萬不能突然間大補。這是過猶不及的做法。要治病首先要扶本,恰當的方法是循序漸進地幫助病人恢復自身的身體機能。要引領教師從根本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處和歸屬地。換句話說,中國的教育要有中國的教育之根,中國的教師要有自己的靈魂。我們的教育有自己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甚至存卜千年前就已達到了巔峰。比如孔子所代表的傳統(tǒng).在卡爾.雅斯貝斯的視野里,孔子、老子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世界的“軸心時代”,“人類一直靠軸咖寸代所產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自那以后,情況就是這樣,軸心期潛力的蘇腥和對軸心期潛力的回歸,或者說復興,總是提供了精神的動力”。(雅斯貝斯:炙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分)當然,要回到傳統(tǒng)并非易事,畢竟我門從傳統(tǒng)中斷裂開來不是一天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