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一生的大背景 / 4
第一部分 第一個20 年(1929—1950 年):
艱辛和苦難的童年與青年時代
將來用什么燒飯 / 10
9 歲失去媽媽的痛苦 / 12
一張彩票的故事 / 13
日本軍隊的殘酷 / 14
沒有父母的小賭徒 / 15
我的校長羅異天先生 / 15
到南京中央大學求學 / 16
麗梅的信救了我一命 / 19
第二部分 第二個20 年(1951—1970 年):
與印尼共和國同步建設民族經濟
走遍爪哇島 / 22
我的婚姻 / 23
盆栽的樹長不大 / 25
夢想成為銀行家 / 28
銀行的商品是信用 / 29
騎馬追馬 / 31
宇宙銀行的故事 / 34
泛印銀行的故事 / 38
父親的教誨 / 41
麗梅的妻道與母道 / 43
第三部分 第三個20 年(1971—1990 年):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流中發(fā)展事業(yè)
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 / 46
建立一家支付清算中心 / 50
中央亞細亞銀行壯大的秘訣 / 52
落后中的機遇 / 62
爭取鹽倉成為客戶的故事 / 65
爭取聯合利華成為客戶的絕招 / 67
國民儲蓄運動 / 69
BCA 信用卡,ATM,電子銀行 / 71
利用外國的資金 / 73
第一次到美國買銀行的經歷 / 74
Union Planters 銀行的故事 / 75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躍進 / 78
金融業(yè)的大開放和“PACTO 88 條例” / 79
12 個月內中亞銀行成功開設150 家分行 / 81
中亞銀行在美國紐約開設分行 / 83
與林紹良先生分家 / 84
力寶集團的定位 / 86
猶太人在美國發(fā)展事業(yè)的模式 / 87
日本人在美國發(fā)展事業(yè)的模式 / 88
中國人在美國謀生的模式 / 89
Stephen 公司的模式 / 90
我心目中的比爾?克林頓總統 / 91
與李嘉誠先生的友情 / 93
企業(yè)全球化的三部曲 / 95
力寶銀行的前身 / 96
銀行的商品與功能 / 99
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 103
(附演講原文:Future Development and Trends In the Pacific Basin)
印尼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改革計劃 / 121
招兵買馬 / 123
銀行業(yè)務的信息化 / 124
12 個月內力寶銀行開100 家分行 / 125
力寶銀行上市了 / 126
再一次騎馬追馬 / 129
力寶人壽保險公司的成功秘訣 / 130
利用境外資金支援銀行的策略 / 133
信息科技與多極公司 / 134
澳門誠興銀行的故事 / 137
香港華人銀行的故事 / 139
“人退我進”的理念 / 141
香港力寶廣場的故事 / 142
第四部分 第四個20 年(1991—2010 年):
從大西洋轉到太平洋的時代
中國因素的世紀 / 144
中國經濟有五個扭曲 / 146
從投資湄洲灣發(fā)電廠看中國的改革 / 149
與習近平主席的忘年之交 / 153
發(fā)展當格朗卡拉瓦奇為高檔住宅區(qū) / 155
發(fā)展力寶芝加朗成為印尼最重要的工業(yè)園區(qū) / 158
把荒地變成美麗的陵園 / 159
土地資源的開發(fā)業(yè)務 / 161
危機中的生機 / 162
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理念 / 163
1995 年大擠兌的啟示 / 164
企業(yè)的健康體檢 / 168
力寶銀行的瘦身 / 171
1998 年亞洲金融風暴中的印尼 / 171
土地是資源,也是原材料 / 175
土地資源衍生出來的產業(yè)集群 / 177
醫(yī)院是公益,也是產業(yè) / 178
教育的心愿 / 182
我和印尼國立大學 / 185
在東南大學探討“納米科技與企業(yè)管理” / 191
希望之光大學(UPH) / 193
希望之光中小學(SPH) / 195
瑪中大學和瑪瑯中學校友會 / 198
李白和李棕的工作精神 / 200
孩子們比我強 / 202
李棕選擇新加坡為發(fā)展基地 / 205
新加坡的產業(yè)里程 / 207
最重要的里程碑——收購新加坡華聯 / 208
李棕的挑戰(zhàn) / 210
提升新加坡華聯市值的措施 / 212
洛杉磯的摩天大樓 / 213
麗梅只想做個賢妻良母 / 214
第五部分 第五個20 年(2011 年至今):
成為子孫模范的老人時代
全球經濟進入新時代 / 218
亞投行與印尼的海上和平走廊 / 220
印尼中產階級的形成 / 224
家族企業(yè)的長青 / 225
后 記 /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