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走過的路
第一章 我的家庭和讀書時代
一、我的家庭
二、一切都從那時開始
三、曾有過自由做夢的年代
四、四十年前的歷史敘述
——關于“我的大學時代”
第二章 北京—貴州—北京
一、永存赤子之心
——我的中學經驗和貴州經驗
二、我的“文革”記憶
三、走出貴州:我和王瑤先生的相遇
四、走上治學之路
第三章 執(zhí)教北大
一、給自己的七個命名
二、1981—2015年紀事
第四章人生如夢:總結我走過的路
一、童年的大自然之夢和教師夢
二、少年時期的文學夢
三、青年時代的學者夢
四、終于變成現實的學者與基本總結
第五章 我的懺悔
一、哦,你是我的父親
二、無以表達的悔恨
——奉獻于三哥的靈前
三、我還感覺得到他的手溫
四、示眾
——我在兩次批斗會上的發(fā)言
五、永遠壓在心上的墳
六、我的隱痛
——在北大最后的講課
七、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中篇 學術生涯
第六章 學術研究的三承擔
——和北大研究生的一次談話
第七章 我的文學史研究
一、獨立文學史觀的追尋(1985—1995)
二、新的目標與選擇(1995—2002)
三、新的總結與開拓(2002—)
四、嘗試與創(chuàng)新:以文學廣告為中心的文學史
第八章 和魯迅相遇:我的魯迅研究
一、我與魯迅
二、接著魯迅往下講
三、世紀之交的第二次相遇
第九章 有缺憾的價值:我的周作人研究
一、困惑中的研究
二、在周作人研究上的學術追求
三、我的周作人研究的命運
第十章 生命意識燭照下的寫作
——我的知識分子精神史研究
一、《大小舞臺之間——曹禺戲劇新論》的寫作追求
二、《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特的東移》的試驗
三、《1948:天地玄黃》的新開拓
四、《1949—1976:歲月滄?!返男掳仙?br />五、以《我的精神自傳》作總結
下篇 社會關懷
第十一章 精神夢鄉(xiāng)的愛與恨——我與北大
一、講魯迅:我和北大學生的精神聯系
二、我的北大歷史與傳統(tǒng)研究
三、我的大學觀
四、在北大百年校慶的民間紀念活動中
五、關于北大改革的三次發(fā)言
第十二章 “報春暉”的意義——我與貴州
一、大地的養(yǎng)育
二、認識腳下的土地
三、關于貴州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發(fā)展的遐想
四、構建地方文化知識譜系
第十三章 我與青年
一、青年對我的意義
二、講魯迅:我和青年聯系的精神紐帶
三、我和六代青年的交往
四、和青年交往中的困惑與反省
附 也是“沉潛”十年:我與青年志愿者
第十四章 屢戰(zhàn)屢挫,屢挫屢戰(zhàn):我和中小學語文教育
一、無意的介入:從服務開始
二、被動又主動地參與“中學語文教育大討論”
三、遭遇持續(xù)一年多的“大批判”
四、我的堅守(之一):編寫課外讀物,推動民間教育改革
五、我的堅守(之二):參與“網絡評價”試驗,關注網絡教育
六、我的堅守(之三):到中學開選修課
七、我的堅守(之四):關注打工子弟教育、農村教育、西部教育
八、我的堅守(之五):面對語文教育改革的新危機
九、我的堅守(之六):關注中小學教師
十、最后的“告別”
第十五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我的“年度觀察史”寫作
權當“告別詞”(代跋一)
答貴州“小朋友”問(代跋二)附錄
我心向往之的是創(chuàng)造對當代中國有解釋力和批判力的理論
——錢理群訪談錄 鄭雄/采訪整理
錢理群著作目錄 錢理群編纂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