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長風破浪清激濁
理論研究
書法藝術的審美體驗與審美品格——中國傳統(tǒng)書法美學思想意義闡釋
宋人胸次論
詩學本體論
探析與批評
當前我國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面臨的三個藝術問題
我們這代人的困惑與王蒙文學思想
探析元朝與前朝寧夏風物詩的情感差異
馬河雜文:來自生活的良知、理性與民主精神
文學性的堅守與學科話語的構建
書體篆、隸關系再探
郭店楚墓竹簡臨摹及其創(chuàng)作初探
文藝思潮
少數民族影視文學的民俗表現(xiàn)
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寧夏風格問題
新世紀寧夏城市中短篇小說簡論
寧夏中青年作家群創(chuàng)作中的底層意識
從“恒藝軒”管窺當代藝術公共領域的角色建構
美學角度下審視真人秀節(jié)目《奔跑吧兄弟》的配樂
淺談手機攝影對大眾攝影認知的影響
試談回族舞蹈身體語言中的文化個性與藝術品格
民俗文化與當代回族作家創(chuàng)作
再聽《走了走了》,談“山花兒”之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個人專輯
淺論《寧夏詩歌史》
以《寧夏詩歌選》為例淺析寧夏詩歌的四個方面
楊森君詩歌語言美學簡析
王懷凌詩歌凸顯的兩方面
季棟梁《我與世界的距離》:對一個時代的文學清算
拓兆農《黃河風云》:一條大河的開合與奔流
石也《塵事》:文學的拯救與拯救的文學
黑占財《紅柳堡》:歷史急行中的悲劇細節(jié)
專著品讀
價值中立的《一億陸》
讀《寧夏詩歌選》《寧夏詩歌史》
讀《儒人的圖騰》筆記
《遍地香草》:漠月小說的生態(tài)意義
張學東《人脈》:“后‘文革’時代”的文化尋根與精神還鄉(xiāng)
讀《新時期寧夏小說評論史》
評韓銀梅中短篇小說集《我廝守的終結》
李敏《背面》:放大生活、命運及心靈體驗
文學評論
張賢亮詩詞中的情感分析
品詩四十八首
試論馬金蓮的小說
略論馬占祥詩集《半個城》
讀李進祥短篇小說《四個穆薩》
古原鄉(xiāng)土敘事的審美烏托邦
透視生命的亮度:讀韓聆散文
山谷里的百合:陳莉莉散文印象
藝術論壇
西方戰(zhàn)爭電影中的動漫鏡像
簡評舞劇《沙灣往事》
書法簡評二題
淺議相聲中人物的典型性、寫意性、喜劇性
略論寧夏回族歌謠的歷史價值
創(chuàng)作談
《游戲俠》:一匹雪白的黑馬
序與跋
張嵩詩詞集《漸行漸遠集》序
隨筆
路展,值得尊敬的文藝家
文藝隨筆四題
文藝家訪談
楊繼國:手捧碩果報桑梓
柳萍:重唱梅邊新度曲
對話
張學東小說創(chuàng)作三人談
跨時空研討
《畫皮》:人皮易畫,人心難求
《畫皮Ⅱ》:華語電影創(chuàng)作的新尺度
季棟梁《上莊記》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