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餐桌上翻臉
人都有這個心理,就是不愿意領別人的情。因為欠錢能還,錢有一定的數目,是多少就是多少;情卻是抽象的,欠了,不知怎么還。
問題是,許多人就有“要別人領他情”的毛病,只要他做了,他就不能不說,他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做了。而且愈是平常做得少的人,愈有這個毛病。
第二章
小弟六點半
許多傷人自尊心的話,都錯不在那句話本身,而在那句話讓人產生的聯想。
所以,即使是最親近的人,也有話可說、有話不可說;即使非說不可,也得找個最恰當的方式說。
第三章
你為什么不早說?
一個會說話的人,總能探知對方的想法;一個會打電話的人,總要猜測對方當時的環(huán)境。只有在適當的心情與環(huán)境中,才能把話說到心窩?里。
第四章
向左轉向右轉
把話說到心窩里,不難!最重要的就是——
以關懷代替質問,以建議代替責難,以暗示代替直言。
第五章
媽媽桑萬歲
自己說話,人家可以認為是吹牛。但透過別人的嘴來證明,就不是吹牛了。
非但不是吹牛,別人的話還有個效果,就是“背地話”的效果。
第六章
請找我的代言人
看對象、分親疏、別內外,幾乎成為人們說話的本能。問題是,只有那真會說話的人,才知道怎么把私房話當中的材料,經過選擇,變成“動聽的言語”。
或許你要責怪這太矯情。把“贊美”與“關懷”提煉出來,讓對方高興、幫朋友解憂,這矯情不是比你直言好上千萬倍嗎?
第七章
肚臍上的金環(huán)子
“借口”,實在是說話最常用的技巧。
學生寫作文,動不動就說“古人說”;開頭不知道怎么寫,就翻《智慧語錄》,照抄一段——
“孔子說、莊子說、凱撒大帝說、林肯說、國父說:”好像古人、名人一說,自己跟下來說,就言之成理了。
一點也沒錯!
當你引用別人的話的時候,首先,它就使你不孤立,表示不但你說,別人也同意;或別人這么說,你只是加以發(fā)揮。
第八章
老龍翻船記
“轉移焦點”是談話的一種“主動行為”,如果你會說話,簡簡單單幾句,就能把一大群人的談話主題,像是“牧羊人帶羊群”一樣,帶往另一個方向。
第九章
落井下石
中國人嫁娶開張喬遷,常要挑時辰,其實說話辦事更得挑時辰。
什么是“挑時辰”?挑時辰就是找最恰當、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去“進一言”,當然也就是避開“兇時”。懂得說話的人,不但要挑吉時,更要挑環(huán)境。
第十章
做奸細的老于
每個人都要好好學習“改天再說”這句話。它可以幫你脫困、避免尷尬;當別人對你說“改天再說”的時候,你千萬要識趣地避開。
第十一章
是誰當家?
無論位階的高低,或誰當家、誰做主,尊重對方,永遠是說話的第一原則。
就算你是頂頭上司,如果你能把“喂!某某,你幾點幾分,給我過來一下?!备某伞笆遣皇锹闊┠悖瑤c幾分到我辦公室。”甚至更客氣地說:“幾點幾分,我在辦公室等您?!蹦愕穆殕T聽到,能不比較窩心嗎?
第十二章
你敢來壓我?
把話說到心窩里,你一定要弄清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的心理,千萬別弄巧成拙,以為自己會攀關系,或顯示自己老資格,放棄與“當權的小子”直接對話,反而去找他的“老爸”或“前任”。
你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拍晚輩的馬屁。
第十三章
老喬吃豆腐
“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你認為“道不同”,就應該早避開,既省了雙方的時間,也免得結怨。
當你發(fā)現別人撒謊,你如果非拆穿不可,就早一點拆,甚至在他才說謊說到一半的時候,就把他的話打斷,說“我不想聽了”。免得他撒了一堆謊,才發(fā)現你早已知情,你是存心看他表演。
第十四章
看誰耐得住
要知道,談判好比兩國爭疆界,雙方一定都往對方那里畫線,然后一點一點退、一點一點讓,最后終于達成共?識。
要是你一開始,就很“禮讓”,就很“君子”,把線畫在中間。對不起!對方一定得寸進尺,最后把那條線畫到你的國土上。
第十五章
受氣包的報復
“贊美敵人”正是說話的重要技巧?。?br />你今天不小心,犯了錯,一個個跟你有宿怨的人,都出來責怪你。
這時候你能辯嗎?
你只要一辯,大家的炮火就對準了你的錯。既然有錯,無論大錯還是小錯,你就不可能推得一干二凈,反而因為炮火集中,愈使人覺得你“強辯”“死不認錯”,愈使你的小錯成為大錯。
后記
你說話 他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