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前468-前376)為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等觀點。墨家在戰(zhàn)國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為“顯學”?,F存《墨子》一書,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后世多散佚。至清編《四庫全書》時,僅存五十三篇。乾隆時,盧文昭、孫星衍互校此書,略有端緒。畢沅在盧、孫二人基礎上,“遍覽唐宋類書、古今傳注所引,正其訛謬,又以知聞疏通其惑”。張永祥所作的譯注,在每篇開頭都做解題,講明大概內容,類似于導讀;解題后為正文,正文后為簡明的注,釋梳理文字,隨后為流暢的現代漢語翻譯;每篇末尾有詳細的評析,以現代人的視角來進行古為今用的闡釋。這一系列的整理工作,非常有利于普通讀者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