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導論1
一、 取徑與目標1
二、 德福之道6
三、 回顧與反省16
四、 結構說明24
第一章 明末清初勸善思想溯源31
引言:善書與勸善31
一、 早期儒家經典中的勸善敘述34
二、 漢唐經學與宗教文化中的勸善39
三、 宋以后三教融合背景下的勸善46
第二 章陽明心學與勸善運動63
一、 鄉(xiāng)約與勸善63
二、 諭俗與勸善69
三、 勸善以化俗72
第三章 晚明心學與宗教趨向81
引言:何謂“宗教”81
一、 心學與宗教87
二、 報應與感應96
三、 自訟實踐100
四、 小結108
第四章 晚明時代儒學宗教化趨向:以顏茂猷《迪吉錄》為例117
引言117
一、 七辨119
二、 六祝132
三、 三破136
四、 小結140
第五章 《人譜》與明清之際的思想轉向147
引言147
一、 結構內容149
二、 如何應對“功利”158
三、 以“記過”打破“功利”164
四、 以“訟過”保證“改過”169
五、 《人譜》思想的衡定177
六、 《人譜》的傳衍與影響182
七、 小結195
第六章 “證人社”與明季江南士紳的思想動向207
引言207
一、 “證人社”的由來209
二、 “證人社”的成立214
三、 黃梨洲的“證人社”詮釋224
四、 良知是一把“雙刃劍”嗎231
五、 以“改過”重建道德秩序240
六、 “證人社”的社會關懷251
七、 小結263
第七章 明末清初太倉地區(qū)的思想活動281
引言281
一、 遷善改過283
二、 奉行日記290
三、 《圣學入門書》297
四、 《志學錄》304
五、 “敬天”與“告天”308
六、 因果報應314
七、 重振講學327
八、 鄉(xiāng)村建設335
九、 小結342
第八章 “事天”與“尊天”:明末清初地方儒者的宗教
關懷368
引言368
一、 文翔鳳:事天尊孔370
二、 王啟元:昭告上帝376
三、 謝文洊:畏天之學383
四、 魏裔介:立命之學395
五、 小結405
第九章 結語:從“宋明”到“明清”414
參考書目431
名詞索引461
人名索引467
修訂版后記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