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從新》由清代名醫(yī)吳儀洛編著。吳儀洛(約1704—1766),字遵程,浙江海鹽人,秀才,自幼業(yè)儒。乾隆初,棄儒學醫(yī),披覽家藏醫(yī)書,研究醫(yī)學,立志以醫(yī)術濟世。為增進學識、開闊眼界,曾游湖北、廣東、河北、河南等地,并留滯浙江四明(寧波)達5年之久,閱覽范氏天一閣藏書,所以讀書廣博,閱歷也深。行醫(yī)40余年,名噪鄉(xiāng)里。留世的著作有《本草從新》《成方切用》《傷寒分經》,這三部書由于切合實用,流傳較廣,對后世影響較大。另著有《一源必徹》《四診須詳》《雜癥條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傳義》等,皆已散佚。《本草從新》(1757年),16部,總分6卷,每卷又分上、中、下,合計18卷,載藥670余種,每藥之下,先列性味功用、主治病證,再述藥物分析、簡便方藥舉例及反惡宜忌等內容?!侗静輳男隆肥窃谇宕t(yī)汪昂《本草備要》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保留與增改參半,不僅對各藥的性味、功用作了綜述,而且博采各家之長,結合個人臨床經驗,完善了《本草備要》未盡之旨,如對《本草備要》承誤之處,逐一增改,并補入藥草近300種,許多藥物為《本草綱目》未收載?!侗静輳男隆泛喢鲗嵱?,切合臨床,在近代本草學著作中流傳較廣,是初學者較好的中藥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