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中國古代建筑
緒論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
0.1 建筑的多樣性與主流
0.2 木構架的特色
0.3 單體建筑的構成
0.4 建筑群的組合
0.5 建筑與環(huán)境
0.6 建筑類型
0.7 工官制度
第1章 古代建筑發(fā)展概況
1.1 原始社會建筑
1.2 奴隸社會建筑
1.3 封建社會前期建筑
1.4 封建社會中期建筑
1.5 封建社會后期建筑
第2章 城市建設
2.1 概說
2.2 漢至明清的都城建設
2.3 地方城市的建設
第3章 住宅與聚落
3.1 概說
3.2 實例
第4章 宮殿、壇廟、陵墓
4.1 宮殿
4.2 壇廟
4.3 陵墓
第5章 宗教建筑
5.1 概說
5.2 佛寺、道觀及清真寺
5.3 佛塔經幢
5.4 石窟摩崖造像
第6章 園林與風景建設
6.1 概說
6.2 明清皇家苑囿
6.3 明清江南私家園林
6.4 風景建設
第7章 建筑意匠
7.1 營造活動中的觀念形態(tài)
7.2 選址與布局
7.3 審美與建筑設計
第8章 古代木構建筑的特征與詳部演變
8.1 臺基、踏道、欄桿、鋪地
8.2 大木作
8.3 墻壁
8.4 屋頂
8.5 裝修
8.6 色彩與裝飾
第9章 清式建筑做法
9.1 大木作
9.2 石作與瓦作
9.3 小木作
9.4 彩畫作
第2篇 近代中國建筑(1840~1949年)
第10章 建筑發(fā)展概況
10.1 近代中國建筑的歷史地位
10.2 近代中國建筑的發(fā)展歷程
第11章 城市建設
11.1 近代中國的城市轉型
11.2 近代城市的主要類型
11.3 近代中國第一大都市——上海
11.4 舊都北京的近代演進
11.5 首都南京的規(guī)劃、建設
第12章 建筑類型.建筑技術與建筑制度
12.1 居住建筑
12.2 公共建筑
12.3 工業(yè)建筑
12.4 建筑技術
12.5 建筑制度
第13章 建筑教育、建筑設計機構和職業(yè)團體與中國近代建筑師
13.1 建筑教育
13.2 建筑設計機構和職業(yè)團體
13.3 中國近代建筑師
第14章 建筑形式與建筑思潮
14.1 洋式建筑:折中主義基調
14.2 傳統(tǒng)復興:三種設計模式
14.3 現(xiàn)代建筑:多渠道起步
第3篇 現(xiàn)代中國建筑
第15章 現(xiàn)代中國建筑發(fā)展概述
15.1 歷史的格局
15.2 歷史分期及各期建筑狀況
15.3 建筑類型及技術的發(fā)展變化
第16章 城市規(guī)劃與城市建設
16.1 半個世紀以來的發(fā)展概況
16.2 自律時期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
16.3 開放時期的城市規(guī)劃與建設
第17章 建筑作品與建筑思潮
17.1 自律時期的作品與思潮
17.2 開放時期的作品與潮流
第18章 建筑教育與學術發(fā)展
18.1 建筑教育
18.2 建筑學術活動
第19章 臺灣、香港、澳門的建筑
19.1 現(xiàn)代臺灣的建筑
19.2 現(xiàn)代香港建筑
19.3 現(xiàn)代澳門建筑
附錄
附錄1 古建筑名詞解釋
附錄2 課程參考書目
附錄3 中國歷史簡表
附錄4 中國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
附錄5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