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論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論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論

定 價:¥56.00

作 者: 戚如強 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2653963 出版時間: 2015-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14 字數:  

內容簡介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是多種整合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是一種促進社會一體化的價值整合方式。在高度分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對于凝聚思想共識、維護共同體的穩(wěn)定與秩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研究對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野、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論》從學科交叉的角度,綜合運用文本分析、歷史分析與比較分析的方法,從社會整合的全新視角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領域,闡釋了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內涵、目標、功能、歷史依據、現(xiàn)實背景、精神資源和展開路徑等內容。

作者簡介

暫缺《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一、問題意識
二、研究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內涵、目標及功能
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內涵
一、整合與社會整合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
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特征
一、先導性
二、交互性
三、經濟性
四、人本性
五、持久性
第三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目標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目標定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目標確立的原則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目標確立的依據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目標的內容
第四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功能
一、教育與動員功能
二、認同與凝聚功能
三、調控與穩(wěn)定功能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歷史理性及其局限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
一、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歷史變遷
二、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特點
三、中國傳統(tǒng)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局限性
第二節(jié) 中國現(xiàn)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
一、中國現(xiàn)代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歷史演變
二、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歷史教訓
三、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經驗啟示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當代境遇及必要性
第一節(jié) 當代中國社會的物質技術整合及其缺陷
一、市場整合
二、制度整合
三、法律整合
四、行政整合
第二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整合的“軟權力”
一、什么是軟權力
二、軟權力于現(xiàn)代社會管理之必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社會整合的軟權力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之必要
一、社會轉型的概念及理論
二、中國社會轉型的含義及特征
三、中國社會轉型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面臨的困境
四、中國社會轉型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之必要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精神資源
第一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資源相關概念解析
一、資源與精神資源
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資源
第二節(jié) 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精神資源的主要內容及社會整合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整合的實施路徑
第一節(jié) 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高主流意識形態(tài)認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與教化實現(xiàn)社會整合
二、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凝聚社會共識的思路
第二節(jié) 加強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
一、用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增強解釋力
二、以客觀的實踐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提高說服力
三、用榜樣的力量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增加感染力
第三節(jié) 加強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提高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要走向生活,實現(xiàn)情境性整合
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要面向世界,實現(xiàn)包容性整合
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要繼承傳統(tǒng),實現(xiàn)歷史性整合
四、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主要面向青少年,實現(xiàn)針對性整合
第四節(jié) 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建立共同的道德聯(lián)合體
一、在社會實踐中啟發(fā)道德自覺,養(yǎng)成道德行為習慣
二、整合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資源與倡導新道德風尚相結合,凝聚道德力量
三、加強職業(yè)倫理和職業(yè)規(guī)范建設,提高集體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
四、重點抓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筑牢未來社會團結的道德根基
五、加強制度供給,保障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持續(xù)性
結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