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錄摘要:
序言 大法官說了算的國度
壹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
-大法官憑什么終身任職?
-別了,斯卡利亞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產生?
-選大法官,還是選政治家?
-選法官,等于買法官?
-民選法官應如何回避?——卡珀頓訴馬西煤炭公司案,2009年
-律政偶像與法律文化傳播
貳 大理石神殿內的秘密生活
-你辯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還是助理法官?
-法官為什么疏遠法學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歷史學家嗎?
-「發(fā)揮余熱」的退休大法官
-說出你的秘密
叁 E時代的法院
-判決書腳注與「維基百科」
-當攝像機與言論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們,請看鏡頭
-拍你就是監(jiān)督你——西蒙·格里克訴約翰·坎尼夫案,2011年
肆 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大法官該如何回避?
-法官與被告的雙輸: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律師說得,法官說不得——布羅德曼訴司法懲戒委員會案,1998年
-憑什么限制法官候選人的言論自由?——明尼蘇達州共和黨訴懷特案,2002年
伍 請容我暢所欲言
-淫穢作品與言論自由
-公共圖書館電腦須裝過濾軟件嗎?——美國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案,2003年
-法律保護不雅言論嗎?——聯(lián)邦通訊委員會訴??怂闺娨暸_案,2009年
-當判決書遭遇不雅字眼
-國旗燒得,十字架燒不得——弗吉尼亞州訴布萊克案,2003年
-常識沖突怎么影響民主走向?——公民聯(lián)盟訴聯(lián)邦選舉委員會案,2010年
-「狗咬狗」視頻為什么受憲法保護?——美國訴斯蒂文斯案,2011年
-電子游戲、格林童話和言論自由——「布朗訴娛樂業(yè)商會案」,2011年
陸 毒樹怎能結出好果
-讓子彈在身體里飛一會兒——溫斯頓訴李案,1985年
-看不見的「搜查」為何違憲?——基洛訴美國案,2001年
-毒品藏進學生內衣怎么辦?——薩福德統(tǒng)一學區(qū)訴瑞汀案,2009年
-「非法證據」一定得排除嗎?——赫林訴美國案,2009年
-誰有權碰你的短信?——安大略市訴庫昂案,2010年
柒 律師不來,啥也不說
-警察聊天何以變成「訊問」?——羅德島州訴英寧斯案,1980年
-你是否有權保持沉默?——查韋斯訴馬丁內斯案,2003年
-換個時間,再問一次——馬里蘭州訴沙特澤案,2010年
-噓,請認真聽我宣讀你的權利——佛羅里達州訴鮑威爾案,2010年
-假如你的律師欺騙了你——帕蒂利亞訴肯塔基州案,2010年
-律師當庭打瞌睡怎么辦?——斯特里克蘭訴華盛頓案,1986年
捌 沒有對質,如何反駁
-「請看著我的眼睛指控我」——克勞福德訴華盛頓州案,2004年
-遺言能否作為呈堂證供?——密歇根州訴布賴恩特案,2011年
-為何令法庭科學家疲于奔命?——梅倫德斯-迪亞茲訴馬薩諸塞州案,2009年
-法庭科學家 Vs 對質條款——布里斯科訴弗吉尼亞州案,2010年
-大膽辦案,給你特權——范·德·坎普訴戈爾茨坦案,2009年
-「死囚」與檢察官的對決——康尼克訴湯普森案,2011年
-誰來關注性犯罪者的人權?——美國訴康斯托克案,2010年
玖 生死豈能兩由之
-死神的閘門再次打開了——格雷格訴佐治亞州案,1976年
-智商決定命運?——阿特金斯訴弗吉尼亞州案,2002年
-弱智死囚的「雙重危險」——博比訴比斯案,2009年
-「請溫柔地殺死我」——巴澤訴里斯案,2008年
-死刑民意該如何判斷?——肯尼迪訴路易斯安那州案,2008年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 「洗冤」 是憲法權利嗎?——地區(qū)檢察署訴奧斯本案,2009年
-誰有權剝奪孩子們的未來?——格雷厄姆訴佛羅里達州案,2010年
拾 斑斕書影前后的碎碎念
-法律的傲慢與文學的偏見——《作為法律史學家的狄更斯》譯者序,2009年 /
-與偉大的心靈相遇——「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主編的話,2011年
-人總是在爭議中成長——《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里·布萊克門的最高法院之旅》譯者序,2011年
-批評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批評官員的尺度:紐約時報訴警察局長沙利文案》 譯者序, 2011年
-法官、民主與實用主義——《法官能為民主做什么》譯者序,2012年
-這個職業(yè)很神圣,也很艱難——訪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2012年
-探尋守護公正者的內心世界——《誰來守護公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訪談錄》譯者序,2013年
-傳播通識,呈現(xiàn)復雜——《美國最高法院通識讀本》譯者序,2013年
-司法群星璀璨時——《五位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雜憶》譯者序,2014年
-打開一扇窗——《到法學院學什么:美國法入門讀本》譯者序,2014年
-法官能為法治做什么?——《法官能為法治做什么:美國著名法官講演錄》譯者序,2015年
-問學者的好奇心——《辯論:美國制憲會議記錄》推介序,2014年
后記 匆匆與生活講和,豈非負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