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建筑藝術法理演變、族群遷徙與建筑習俗流轉:傳播行為分析的個案和觀點

法理演變、族群遷徙與建筑習俗流轉:傳播行為分析的個案和觀點

法理演變、族群遷徙與建筑習俗流轉:傳播行為分析的個案和觀點

定 價:¥38.00

作 者: 馮林 著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建筑 建筑史與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

ISBN: 9787307169098 出版時間: 2015-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將建筑文本作為民俗的重要載體和傳播個案,探討它的民俗樣態(tài)與法理演變、族群遷徙的關系。作者在書中力圖回答:道教建筑的特質(zhì)從何而來?它們和東方的、人類的建筑習俗有何關聯(lián)?受制于什么樣的法理?等等。本書在研究內(nèi)容上拓展了文化/藝術與傳播學和法理學研究的新疆域和新手法,不僅具有理論創(chuàng)新價值,還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建筑現(xiàn)象分析有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馮林,博士,武漢大學報編輯,武漢大學母親文化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法理學博士后在站研究人員。1999年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畢業(yè),取得學士學位。2010年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研究生畢業(yè),取得博士學位。目前為武漢大學法學院法理學博士后站在站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法社會學、兒童、婦女人權保護、傳播學。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自然主義法學與探索正義:一維創(chuàng)造、原型文本——四大居住類型
  第一節(jié)  正義與理性:聚落原型
  第二節(jié)  正義與自由平等:城市原型
  第三節(jié)  正義與公共福利:公共設施原型
  第四節(jié)  正義與安全:住宅原型
第二章  實證主義法學與秩序的需要:二維創(chuàng)造、選擇文本——三大宗教建筑
  第一節(jié)  有序模式的普遍性要素:伊斯蘭教建筑
  第二節(jié)  個人與社會生活中的秩序:基督教建筑
  第三節(jié)  力求獨立與自治的法律努力:佛教建筑
第三章  歷史主義法學和秩序與正義的綜合體:三維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文本——大乘佛教建筑與道教建筑
  第一節(jié)  秩序與正義的關系:中國大乘佛教建筑
  第二節(jié)  法律的強制因素與社會因素:道教建筑
第四章  功利主義法學與朱棣似的正義之面:四維創(chuàng)造、移轉文本——武當山道教建筑
  第一節(jié)  武當山道教建筑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武當山道教建筑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武當山道教建筑的成熟
第五章  法律社會學和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會傾向:文本接受
  第一節(jié)  原型接受
  第二節(jié)  選擇接受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造接受
  第四節(jié)  移轉接受
  第五節(jié)  接受文本的四種原型與理解的四種原型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