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笛福(1661-1731)的生平及其《魯濱孫漂流記》一書的成就,已有許多前人名家評說,我就不想多費筆墨了。一句話,笛福一生,正處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上升期,《魯濱孫漂流記》則形象地反映了資產階級處在上升時期的精神面貌,塑造了那個時期資產階級的一個典型人物。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他(魯濱孫)一方面是封建社會諸形態(tài)下的產物;另一方面他又是16世紀以來新發(fā)展的生產力的產物?!辈煌瑫r代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宗教人士、文學史家和文藝評論家,可以從各個角度解讀《魯濱孫漂流記》,但一般讀者,不論是青少年或中老年,都只把其作為一部冒險小說來閱讀消遣而已。這部小說之所以風靡當時而又歷久不衰,并不是因為歷代評論家的種種褒揚,而是因為在世界各地擁有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小說從初版至今,已出了幾百版,幾乎譯成了世界上所有各種文字。據說,除了《圣經》之外,《魯濱孫漂流記》是再版*多的一本書。今天,《中譯經典·世界文學名著典藏版:魯濱孫漂流記》被譽為英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部不朽的名著。但在當時,它只是一部暢銷的通俗小說,連粗通文化的廚娘也人手一冊。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兩點:一是故事情節(jié)引入入勝;二是敘事語言通俗易懂。因此,作為一個譯者,翻譯《魯濱孫漂流記》既要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這部文學名著,又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一個冒險故事。這兩點是我重譯《魯濱孫漂流記》的出發(fā)點。